反送中電影《少年》獲金馬影展奈派克獎 製作團隊:謝謝臺灣,敬自由

臺北金馬影展聯同亞洲電影促進聯盟合作的「奈派克(NETPAC)獎」今日頒發,以香港反送中運動為背景的電影《少年》獲獎,電影團隊表示這是一部「在不可能中完成也不能在香港公映」的香港電影,又表示「謝謝臺灣,敬自由」。

金馬影展網站引述《少年》製作團隊得知獲獎消息時表示,很多人為這部電影付出很多,卻不能留名,默默地在黑暗中為自由發聲,並再次借用一位前輩所說:「任何地方可以放映它,那地方就是自由。」

今年由策展人羅珮嘉、導演鴻鴻與香港影評人黃志輝,三位評審選出任俠和林森執導的《少年》為本屆奈派克獎得主。評審讚賞本片是部「不能不拍,卻又不可能拍成」的電影,以極低成本,運用虛實交錯的形式,展現出年輕人在艱困環境下抗爭與創作的勇氣。

早前《少年》已入圍第 58 屆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和最佳剪輯的獎項,得獎結果將於本周六揭曉。

據金馬獎官方網站,《少年》講述反送中期間的一名十八歲少女網上留言欲自殺,有人發現留言後四處尋找該少女,但同時港島區正爆發衝突,電影描述眾人的內心矛盾。早前《少年》公開預告片,在片中表明「香港不能公映」,雖無交代原因,但相信和政府上月提出修訂《電影檢查條例》,規定審查要考慮影片上映會否「不利於國家安全」有關。

早前全球首映 全場爆滿

《少年》早前於臺北金馬影展全球首映,影院內全場爆滿。電影接近尾聲時,觀眾席間不時傳來陣陣飲泣聲。全劇終播放參與名單時,現場觀眾更開始拍手,掌聲長達10秒。有不少觀眾在散場後未有即時離座,在位置上低頭沉思良久。

現場不少觀眾為香港人,有香港觀眾對於在臺灣回看戲中的熟悉街頭場景,回憶當年的親眼經歷,表示感到唏噓。亦有臺灣觀眾指電影刻劃出抗爭者的心理掙扎,對加深認識香港抗爭運動認識有幫助。

上一篇文章

英國高鐵二期棄建列斯支線 改提升曼徹斯特火車系統 成本下降料更快完工

下一篇文章

美國F-1學生簽證明減課時、工時限制 緊急經濟需要留美香港學生受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