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的原由﹔有可能爆發戰爭嗎?(一)

執筆之時,俄烏局勢並沒有因為俄羅斯宣布結束在烏克蘭邊境的軍事演習而降溫,相反外界一致認為普京仍未放棄侵略烏克蘭的意圖。表面上,這件事是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問題,然而從各國報章都在關心注意局勢的發展,便知道這絕不只是兩國之間的紛爭。事實上,由於衝突的起因以及烏克蘭的地理位置,這事情無可避免把歐洲及美國都牽扯進來,而中國亦在密切注視事態的進展,因為這將波及美中兩國之間的競爭。在這一件將很有可能影響世界格局的事情上,即使俄烏在地理上與我們相距甚遠,仍是相當值得關注留意。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恩怨由來以久,為何最近局勢才急劇轉壞?

要了解俄烏兩國的紛爭,遠可追溯至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建國,甚或更早時期的俄烏歷史文化關係,因為這塑造了今天烏克蘭的人口結構,尤其是在與俄國接壤的烏克蘭東部,即現時衝突發生的主要地區,使用俄語的人口比例超過一半。從烏克蘭過去選舉的投票意向可發現,烏東地區其實正是親俄政黨的票倉,可見這裏的人文化向心是較為認同俄羅斯,而這些客觀條件正是普京能夠進軍烏克蘭的重要理據及支持。

較為近期的因素則是源於烏克蘭 2014 年的革命。由於親俄的總統被推翻,普京擔心烏克蘭將在政治、經濟及軍事上走向西方國家,從而損害俄羅斯的利益,因而決定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吞併克里米亞半島(Crimea),並支持烏東地區的分裂勢力。因此,近日的衝突其實可被視為俄國在 2014 年起一連串軍事行動的延續,只是由於烏克蘭近日表示希望加入過往針對蘇聯而設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局勢才急劇轉壞,令人擔心普京將採取更為激烈的動作。

為什麼普京對烏克蘭加入北約這麼大反應?

普京之所以不能容忍烏克蘭有獨立自主的地位,某程度上或許是有民族情意結的關係,畢竟克里米亞半島原本屬於蘇聯,只是後來為了彰顯對衛星國的眷顧,才象徵式地將其劃分予烏克蘭。因此在普京眼中,既然烏克蘭要走向西方,理所當然要把之前送出去的重新收回。再者,克里米亞半島及烏東地區有大量俄語人口,作為斯拉夫民族的大哥,又豈能置同種同族的人民於不顧?即使這些人在法理上理應是烏克蘭人。

但在民族大義之外,普京或許有更實際考慮,那便是俄羅斯的安全問題。翻開地圖,可以清楚看到現時連接俄羅斯與歐洲的國家分別是波羅的海三國、白俄羅斯以及烏克蘭,這些地區是歐俄發生戰爭期間的必經之路,因此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即如果這些地區保持獨立自主,那便可以成為俄歐之間的軍事緩衝地帶,如果這些地區傾向俄國,則可成為普京進攻歐洲的跳板。同樣道理,如果這些地區是親近西方,那麼歐洲亦可隨時對莫斯科發動攻擊。

俄羅斯看似十分強大,但在過去兩個世紀便曾兩次面臨覆滅的危機,分別是 1812 年拿破崙及 1941 年希特拉的入侵,而他們兩人都是取道北歐平原,即經過現時波羅的海三國進軍莫斯科。波羅的海三國已經是北約成員,如果任由烏克蘭加入北約,那麼即是西方國家再多了一條進攻俄羅斯的路線。因此在普京眼中,如果不加以阻止的話,無疑是中門大開,置俄羅斯於極危險的境況。

普京憑什麼能夠如此有恃無恐地發動戰爭?

無可否認,俄羅斯是軍事大國,但她最具威脅的武器並不是飛彈大砲,而是燃油。俄羅斯是繼美國之後,全球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家。雖然俄羅斯只佔歐洲大約四分之一的能源供應,但實際情況則是越接近莫斯科的國家,對俄羅斯的依賴則越大,譬如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及芬蘭的能源便是百分百依靠俄羅斯的供應,捷克、保加利亞、立陶宛等國則是百分之八十。而俄羅斯亦知道自己的優勢,並經常透過能源供應作為手段,籠絡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如與俄關係較好的國家芬蘭便可以獲得比波羅的海三國更便宜的燃油。

因此現時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西方國家在應對普京的軍事威脅一事上,距離較遠的英國及美國都有實際行動支援烏克蘭,相反較為鄰近的地區,如法德等國反而表現得十分沉默克制,這正是因為普京掌控了這些國家的能源供應,亦即某程度上主宰了他們的經濟命脈。

事實上,普京之所以選擇在這冬天未完,春天將啟的時候發動軍事威脅,正正是看中歐洲多國的軟肋。因為在這期間,歐洲對俄羅斯能源供應的仰仗程度要比夏天大,同時道路亦不會如深冬般堆滿積雪影響行軍。而對俄國最大威脅的美國,現時軍事力量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因此外界都認為普京這次真的打算動真格了,因為他挑了一個無論天時、地利、人和都有利於俄羅斯的時機。

雖然現時看似普京掌握了整件事的主動權,但這是否意味着戰爭將無可避免地爆發?而俄烏衝突,又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啟示?我們下篇再談。

上一篇文章

香港人在英國:只有堅持才看到希望

下一篇文章

一週三風暴襲英 多地水浸 140萬戶停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