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才】香港的人口老化 x 不少港人移居海外  爭奪人才難上加難

張逸峰

(曾於大學研究香港社會政治發展,並任教香港的中學通識教育科十多年,

現時於英國居住)

2024年5月

廣納全球各地的人才是二十一世紀不少發達經濟體均有採取的策略。事實上,不少西方國家,包括英國、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過去十多二十年來都呈現人口老化的走勢,幸好西方國家自身的不少優勢,包括全面民主的政治制度、自由開放的社會及其所發出的護照在世界各國免簽證的廣泛性等,吸引全球大量人才不斷前往定居。以英國為例,近幾年移入人口數字不斷創出新高,可見其吸引之處。

大型社會運動及疫情後的香港,也希望「搶人才」,以彌補近年大批香港各行各業人才逐漸流失之不足。可惜的是,以「美麗新香港」目前的環境來看,「搶人才」實在並不容易,反而香港的人才於未來一段日子會進一步流失,令本來已經出現的嚴重人口老化情況雪上加霜。香港的人口老化加上未能成功爭奪人才,筆者相信將來的香港發展是否「前途似錦」,已經不言而喻。

根據香港當局曾於數年前作出之統計,香港50至59歲人口大約為100萬人,其中60歲至64歲的人口約為50萬,65歲或以上則為約150萬左右。以香港只有大約700萬的總人口來計,人口「少子化」的情況真的是非常嚴重。而根據香港社會福利署的統計數字,現時香港於每月固定領取「長者生活津貼(長生津)」的人數約為70萬人。由於合資格領取長生津的人士均為資產不多的65歲或以上長者,換句話說「香港兩個老人一個窮」這句說話實屬正確。加上未來香港的人口持續老化所產生的巨大公共醫療開支,以及香港60歲或以上已經可以享用「港幤2元極低價乘搭各種本地公共交通工具」之福利支出,假如香港未能留住年輕人才為庫房作出一點「貢獻」的話,未來的公共財政負擔將可以說是「深不見底」。

自從數年前大批香港年輕、專業的中產人士帶同子女移居英、加、澳等西方國家之後,網上不時出現一些抺黑「移居西方港人」的新聞報導、留言、影片等,亦有一些「假消息」指出已經有大量港人從海外回流香港。究竟這些「消息」、「技倆」能否為香港「搶人才」,減輕嚴重人口老化走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雖然西方的不少港人近年熱門移居的國家,其氣候、社會文化、語言等各方面和香港均有不同,所在的時區亦和香港有顯著距離,但以筆者觀察所得,大部份永久離港前往海外居住的香港人,均逐漸適應當地的生活,相信日後回流返到香港的人數應該會是少至又少。始終香港不少中產專業人士向來嚮往民主選舉以及言論自由,既然今時今日的香港對不少社會及政治話題有著前所未有之限制,海外港人於西方國家「落地生根」亦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此外,香港的人口嚴重老化,帶來的後果可能是未來總人口逐年下跌,就像現時的日本一樣。人口嚴重老化及總人口下跌中的社會,其都市活力勢必遜色不少,就算大灑金錢舉辦更多什麼盛事之都等大型活動,似乎亦難以扭轉乾坤。在這惡性循環之下,於全球搶人才方面更加難上加難,昔日光輝的香港,相信已經一去不再復返。反之,海外香港人社群中有不少人才,配合西方不少大國因不少人口移入而帶來的活力。不少過往以香港為基地的演藝人員、大型購物網站等,近一、兩年也開始紛紛開拓英、美、加、澳等海外港人市場,例如一些香港歌手由以往只在紅磡香港體育館開Show,一改策略同時兼顧海外市場而於英國倫敦及曼徹斯特大型場館開演唱會。真正能夠展開新的篇章,或許就是居住於西方民主國家的海外港人。

上一篇文章

【版權意識 】《吐露滋蘭》風波整合  梁莉姿望事件可加強公眾對版權意識的討論

下一篇文章

【學童教育】 英國教育部擬推新指引 增網絡安全知識避談性別認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