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財交流】 九成四中小學與中國學校締結「姊妹校」 港府年花過億元津貼

教育局最新公佈數字,目前全港約九成四公營及直資中、小學及特殊學校,與共 2,933 所中國學校有「姊妹校」合作協議。而港府為擴大與中國的姊妹校網絡,於 2022 / 23 學年向全港 830 所學校發出約 1 億 3 千萬津貼。

2022 《施政報告》宣佈教育局將於 2023 年年底前,在當時 780 所香港公營及直接資助計劃學校(包括特殊學校)與中國學校締結超過 2,100 對姊妹學校的基礎上,目標增加 10% 參與率,即希望全港有約 860 所獲資助學校於中國有姊妹校。教育局日前回應立法會郭玲麗議員(民建聯)提問,公開最新本港獲資助的中、小學及特殊學校與中國姊妹校合作數字。直至 2024 年 5 月,全港公營及直資學校中,共 423 所中學、 454 所小學及 58 所特殊學校有締結中國姊妹校,佔全港獲資助學校九成四。而由於教育局的「姊妹學校計劃津貼」並不涵蓋私立學校,因此教育局無相關數字。

教育局由 2018 / 19 學年起,為與中國學校締結成姊妹學校的本地公營及直接資助計劃學校(包括特殊學校)提供經常津貼及專業支援。申請並獲批津貼學校數由當年 634 所升至去年共 830 所,升幅達三成。而港府的津貼開支亦由 18 / 19 年度的 9 千 3 百萬,上升至去年 1 億 3 千萬,升幅近四成。

教育局除了提供津貼外,亦會協助本港學校與中國學校締結的相關事務,例如委託服務承辦商,就交流活動安排為學校提供意見及支援。然而,獲資助的學校無需向教育局報告與姊妹校的交流詳情,以及活動數量與內容。

隨著《國安法》、《國歌法》、23 條等生效,港府由上而下全面推動並大灑金錢,要香港融合中國。在校教師要留意學生唱國歌是否夠激昂,想盡辦法將國安教育加入緊迫的學習進度。除了在中國相關的政策上跑數之外,港府有否關心本港師生所面對的困難?而學校在面對政府的國安教育要求時,又是否還有心力好好作育英才?

上一篇文章

【求職陷阱】工聯會屬會接學生求助 稱旺角茶飲店拖欠暑期工薪金 

下一篇文章

【勉強無幸福】體育狂熱和愛國情懷 英國與「美麗新香港」大不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