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頭公共遊樂場乏趣味.改造空間護兒童自主玩樂權

在城市規劃中,除樓宇住宅、綠化用地等,兒童遊樂場所亦是重要的一環。香港兒童遊樂場被詬病多年,八十年代起公園遊樂設施主要為組合式遊樂設施,雖然較安全和易於維修保養,但一式一樣的罐頭式設計單調乏味。立法會2017年發表的《資訊述要─香港的公共遊樂場》更指出,逾99.2%滑梯的高度只有兩米或以下,較年長的兒童認為缺乏挑戰性。

及至近五年終於有所正式改變,康文署計劃把屯門公園的兒童遊樂場改建成共融兒童遊樂空間,並於2018年底正式開放,深受家長兒童喜愛。是次改建的概念主張「傷健共融」,參考2015年智樂兒童遊樂協會主辦「共融遊樂空間設計概念比賽」的優勝作品:將「水」和「沙」兩項大自然元素納入無障礙設計,並為聽障兒童設置不產生靜電的不鏽鋼滑梯、可供輪椅兒童使用的彈床等。

康文署有見該空間大受好評,於2019年《施政報告》提岀「公共遊樂空間五年計劃」,宣布改造全港超過170個兒童遊樂場,並以改建的屯門公園兒童遊樂空間為藍本,改造更多現有的遊樂空間。

康文署又指在改造公共遊樂空間的過程,將會以舉辦工作坊、進行問卷調查等方式,邀請兒童、家長及坊間組織提供意見,並會納入可行且合適的意見,從而訂定每個公共遊樂空間的主題。據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表示, 2020 至 2022 年共展開 43 個改造項目,當中將改造最大型的遊樂空間為深水埗公園。

深水埗公園兒童共融遊樂場於今年十一月底啟用,佔地 6400 平方米,是原有面積的四倍。採納巿民以「大自然主題」為主題的意見,加入「沙」、「植物」和「水」為元素,設有「沙丘地堡」、「森林草原」及「綠洲噴泉」三個主題區。有別於昔日罐頭式遊樂場,場內設置高六米逾十三米的旋轉滑梯、多種類型的鞦韆,以及可供輪椅使用者使用的氹氹轉。

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兒童權利公約》,兒童應主導遊戲、隨時隨地提岀玩樂的欲望,有自由空間且快樂成長,有望香港持續實行改造公共遊樂空間能有效推廣兒童玩樂自主權利。

上一篇文章

香港遊樂園集體回憶.新一代仍能見證舊時光

下一篇文章

港英時代創互委會.消失中的香港社區民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