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教育開支預算十年內排尾二 .重點資助職專教育或趨單一

政府上月公佈新一份《財政預算案》,2024/25 年度的教育開支預算為 1,157 億元,佔政府總開支約 14.9%,較去年增加 2%,為過去十年內的第二低。《財政預算案》中的教育政策涉及職業教育發展、中學資助及大學學費檢討、教師流失率等方面,相信對於後續香港教育發展將有顯著的影響。教育開支預算在過去十年中排名倒數第二,這可能導致教育資源的緊縮,進而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體驗。政府將重點放在職業專才教育的資助上,雖然這有助於培養專業技能人才,但也可能造成基礎教育和其他學科領域的忽視,從而影響教育的全面性和均衡發展。

投 6.8 億支援職專教育 資助高中生探索大灣區職涯

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政府計劃將不少教育資源投放於推動職業專才教育。當中約 6.8 億元用於支援職業訓練局,包括將「職學僱主評核先導計劃」及「兼讀制專業課程學生資助試行計劃」延長 5 年、進一步支持學生交流活動、加強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鼓勵僱主提供職場學習等。「指定專業 / 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 課程)亦獲 2,100 萬元資助,其中非實驗室獲每年最高資助金額,將增加 5,000 元額外資助至 50,810 元;實驗室為本的課程將增加 8,000 元額外資助至 87,770 元,以增加報讀誘因。

《施政報告》中曾提出成立以實務課程為主的「應用科學大學」,《財政預算案》為此預留 1 億元啟動資金,協助自資院校成立「應用科學大學聯盟」,冀讓師生、家長正面看待職專教育。多間媒體引述消息人士指,資金預計供未來 5 年之用,將用於舉行國際或業界會議、邀請外國專家來港交流、舉辦考察團到外國如芬蘭等地,與當地應用科技大學高層交流。參加的自資院校,必須已升格為大學、有開辦應用學位課程,再經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獲認證,日後申請政府相關資助時,會獲優先考慮。目前僅接獲都會大學的一宗申請。

除自資院校外,教育局亦將投放 7,400 萬元推行為期五年的「大灣區職涯探索之旅」,安排高中生到大灣區考察,計劃分兩階段推行,首階段涵蓋 2023/24 至 2025/26 學年。學校可參加教育局籌辦的內地考察團,或向政府申請 10 萬元資助自行籌備考察團。教育局籌辦的考察團行程共有 12 條路線,為期約 1 至 3 日,行程包括參觀華為小鎮、廣州豐田汽車城、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

不再代繳 DSE 考試費 八大學費或加價

政府連續 6 年為中學文憑試(DSE)考生代繳考試費,惟最新一份預算案中未提及相關安排。根據多間媒體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政府明年將不再代繳 DSE 考試費,往後會以「用者自付」原則,逐年檢討會否重推代繳措施。考評局曾公布,2024 年 DSE 考試費將上調 3%,包括語文及其他科目的考試費用分別為 718 及 480 元;預料報考 6 科的考生須支付共 3,356 元考試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曾在電台節目上稱,若學生有需要可申請政府的不同資助計劃,確保不會有學生因經濟問題而無法負擔考試費。

此外,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曾在出席傳媒午宴時指,27 年來不曾調整大學學費,將作出檢視。《財政預算案》出爐後,多間媒體均引述消息人士指,八大將規劃下個 3 年期( 2025 至 2028 年)工作,檢討範疇包括學費水平,包括是否維持 18% 收回成本率、分階段逐年增加多少等。消息指大學學費最快 2025/26 學年加價,但學費加減尚未有定案,亦不會一下子大加價,避免對市民造成過多壓力。

中小幼教師連續 3 年流失 幼稚園為重災區

根據新一份預算案教育局帳目顯示,2023/24 年度修訂預算,幼稚園教師流失率19.1%,遠超官立及資助小學、公營中學及特殊學校,學前教育開支亦減 10.2% 至 52.37 億元。根據教育局資料,中小幼的教師流失率已連續 3 個學年擴大,幼稚園教師流失率為「重災區」。上學年中學流失 2,665 名教師,小學流失 2,036 名教師,幼稚園流失 1,810 名教師,特殊學校流失 237 名教師,按年升幅分別是 24.5%、18.9%、33.6% 和 24.7%。

此外,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幼稚園的中華文化教育。《財政預算案》中雖未有提及,但多間媒體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指,政府將向幼稚園提供 1.74 億元一筆過津貼舉辦中華文化活動,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及愛國情懷,以及提供 1.77 億元一筆過津貼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培訓。

《財政預算案》在職業教育的重點資助、教育費用的負擔轉移、學前教育的不穩定性以及教育內容的單一化等方面,暗含可能對香港教育系統可持續發展造成威脅的潛在危機,而《財政預算案》教育相關的實際資金流向,則仍需密切關注追蹤。

上一篇文章

【乒乓內交】大灣區辦學界體育比賽.藉體育加強大灣區學生連結

下一篇文章

【不朽巨著】武俠小說泰斗金庸誕辰百周年  人物選評書籍與雕塑展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