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上最大的民主選舉年——2024年  .消失了的香港真正有競爭民主選舉 

張逸峰

(曾於大學研究香港社會政治發展,並任教香港的中學通識教育科十多年,

現時於英國居住)

2024年1月

根據多間西方傳媒機構包括《經濟學人》、《每日電訊報》、《時代雜誌》等關於政治新聞的報導,2024年為全球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有民主選舉(Year of Democracy)的年份,超過15億合資格選民可以在年內的選舉中投票,盡顯公民責任及體現民主自由的重要性。人口極多的國家例如印度、印尼等當然會有國家立法機構的換屆大選,而西方大型經濟體的英國、美國、歐盟等亦會迎來國會下議院及主要城市市長、總統及參眾兩院、歐洲議會的普選,南韓國會選舉則會在4月舉行,而日本國會眾議院亦可能會在今年第3季提前大選。當然,為2024民主選舉年最為曯目的序幕,正正就在亞洲的台灣,於1月13日舉行的總統大選及立法院換屆選舉。今次台灣的選舉亦是二十多年以來競爭最激烈,而且三大政黨候選人支持度相若,相信會觸發「棄保效應」,真是到最後一刻才會知道鹿死誰手。

可惜的是,香港本來也是「真正有競爭民主選舉」的其中一員,本身按原定計劃應該會有2024年立法會選舉。不過,因著2020年中國香港版國安法及後來在2021年選舉制度被「完善」了,下一屆立法會選舉將會在2025年才進行,而選舉的「真正競爭性」亦因制度被「完善」而大幅削弱,例如直選議席只剩下大約22%,以及提名程序改變令不少候選人難以再「入閘」參選等。

筆者近日於台灣觀察大選的選舉過程,看到競選的電視辯論、各政黨造勢大會、街頭巷尾的拉票活動等,真的是似曾相識,在昔日的香港,其實也曾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的議席、區議會選舉、以至一直仍未是普選的行政長官選舉中出現過。香港的代議政制在中英主權移交前的1980年代起已開始出現,直到主權移交後的2019年選舉,其發展可謂「穩步上揚」。不少選舉工程也仿效台灣、美國、英國以至歐洲多地一樣,氣氛熱烈,投票率也越來越高,並曾高達2019年選舉的超過71%。而香港選舉以往的「真正競爭性」亦頗高,很多時候選前民意調查和實際投票結果均有所不同,確實像國際級足球賽事一樣,未到正式「完場」前也難以預計最終的結果。這種「難以預料結果」的情境,正正反映民主選舉的可貴之處。

雖然2021和2023年香港曾有被「完善」後的立法會及區議會選舉,但以最終投票率只得27-30%和各候選人的政治光譜來看,其競爭性是否很高,結果是否難以預料,相信一眾讀者也「心照不宣」,不須詳細分析。今時今日的香港人,如果仍希望參與或感受一下民主自由選舉的氣氛,除了移居歐美或日韓台等地生活之外,趁著各大選舉的進行時多一些於網上留意海外傳媒的政治報道,以至乘搭飛機前往當地觀選,均是不俗的選擇。

近幾年數以十萬計的香港人移居至英國,而大量香港人除了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外,本身亦是「英國國民」(British Nationals)和「英聯邦公民」(Commonwealth Citizens),只要居住在英國期滿185日或以上,已經可以參與2024年的各大地方議會、大倫敦及大曼徹斯特市市長以至全國國會大選的投票,把昔日於香港能夠行使的「公民權利」在英國得以延續下去。由居住在英國的香港人組成之V4HK籌委會曾經作出分析,指出數以十萬計、分散在英國全國各地居住的港人,或有機會對國會650席中的數十個議席的最終選舉結果有著關鍵的影響。故此筆者相信港人過往以「身體力行」走出來投票「傳統」,若繼續在英國發揮的話,勢必能夠對英國政壇「左右大局」,足以影響英國未來國會以至下屆政府的組成。盼望香港人能夠「勿忘初心」,用「自己的方式」去關注以至影響全球政局發展,繼續把香港人熱愛民主自由的精神一直承傳下去。

上一篇文章

北部都會區歷經二十六年規劃.2024年進一步收地迫遷

下一篇文章

【專材教育】「應用科學大學聯盟」上路.教局推資助計劃增加報讀誘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