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育】尖沙咀現存唯一戰前洋樓降回二級歷史建築.紀錄陳家抗日報密歷史

尖沙咀歷史建築「彌敦道190號」樓宇為尖沙咀現存唯一戰前洋樓,曾有發展商申請清拆重建,並在 2021 年獲屋宇署批出拆卸圖則,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有組織隨即翻查歷史,並找岀它的「抗日歷史」而被古物古蹟辦事處連升兩級歷史評級,由三級升至一級歷史建築,但在去年 3 月被古諮會評審小組降回二級歷史建築。

彌敦道 190 號建於 1932 年至 1933 年間,為尖沙咀唯一現有騎樓柱的戰前洋樓,它的外觀混合了兩種建築設計風格,內部使用了香港建築特色,而外部採用 30 年代流行的裝飾藝術風,加上早年設地舖,屬「下舖上居」建築,其建築風格實為非常罕有。

除歷史建築外貌獨特外,其抗日歷史亦被翻查。當時清拆重建消息一岀,關注保育的「活現香港」聯同組織「考城學社」、保育建築師和歷史學者等,組成研究團隊,並找岀首任屋主後人口述歷史,見證民間參與保衛香港抗日。

首任屋主劉松娣育有三名兒子,分別是長子陳耀南、次子陳耀芳及幼子陳耀正,研究團隊找來的後人,是陳耀芳的女兒陳燕萍。當時陳家在地舖經營餐廳被日軍佔用,並成為日本官員用膳之地。本身任職記者的陳耀芳及其兄因在美國土生土長而操流利英語,並向英軍服務團提供日軍情報,亦利用無線電發報器,在樓宇高處搜集日軍進出情報。在當時的時代背景,日軍禁止民間偷藏無線電發報器,最終被人揭發後捉拿並喪命於酷刑。

彌敦道 190 號是全港唯一僅存與日佔時期英軍服務團情報行動有直接關連的民間建築,升至一級歷史建築則可免於拆卸。據古諮會文件,一級歷史建築是「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的建築物」,故只要再升級至法定古蹟,業主則無法自行決定拆卸重建。

然而,古諮會評審小組委員表示,除了地面拱廊未被改動,建築物內部早已失去原貌,無法反映當年的工藝和建築風格,更有委員直言內部結構「面目全非」,欠缺還原性,亦無印象曾有大改動的歷史建築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最終被古諮會評審小組降回二級歷史建築,離拆卸重建的可能性又近了一步。

上一篇文章

【特教支援】特殊學習困難SEN生眾  教育局8萬元助校購電子評估工具

下一篇文章

【歷史保育】上環私人古廟焚毀後重修.地政處突指其霸官地而不予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