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港60後母親M、留英90後女兒W:《兩地書》

編按:一對在香港出生的60後及90後兩母女,經歷過去三年,年輕的選擇了在英國尋覓另一種生活的可能;較年長的那個則想留下看著事情如何發生。即使分隔兩地,母女兩人仍彼此書信來往,直抒胸臆,以下是她們的信件內容:

My Dearest Mummy, 

準備踏入十二月,倫敦街上各處都開始播放着聖誕的預熱歌,從That Holiday Feeling、It’s Looking a lot like Christmas到Let it Snow等等,百貨商店擠滿了想要盡快完成Christmas shopping的家庭,玩具店異常熱鬧,就算是Piccadilly Circus 每年都會重覆使用的燈飾也好,都吸引了不少人駐足拍照。即使戴着口罩,都似乎遮掩不了人們對節日的期盼。

我看着這一切,覺得就像是一場夢。

之前有人問我,聖誕快到了,有甚麼心情。我當時居然愣住了,因為腦中一片空白—— 上次「正正常常」地慶祝聖誕是甚麼時候?一年前英國聖誕Lockdown、兩年前香港的限聚令、三年前彌敦道的烽煙…… 似乎「聖誕」已經沒甚麼值得期待的了,不是嗎?

其實也不只聖誕,每當到了某些節日,即使人在英國,想起故鄉壓抑的氣氛,想起幾年前有人說過的「從今以後,香港再也不可能有節日慶祝了」,興奮的心情多多少少也會冷掉一兩度—— 變得和樂融融的氛圍格格不入。過了這麼多聖誕,這幾年的經歷卻彷彿令「聖誕」這個概念蒙上一層迷霧,放眼望去竟有些讓人看不真切。

以前在香港過聖誕,每年都總是會聽到爹哋哼唱黃霑填詞的《又到聖誕》(雖然五音不全,而且一般只會唱頭兩句);現在想起,年幼時困惑的那句「下個聖誕有冇今年咁歎」,不是正適合每年拿來質問自己,諷刺一番嗎?

但…… 聖誕到底是甚麼?

今年我最喜歡的歌手John Owen-Jones終於出了聖誕大碟,我當然馬上買了兩只以示支持—— 剛好留一只給自己,一只送給在香港的你。我知道你沒有特別喜歡他(不過和我相比,大多數人也是這樣的),但你也得承認,作為資深音樂劇演員,他有令人「看見」一首歌的能力。在眾多的歌中,最打動我的是《Now More Than Ever》,其中一段歌詞是這樣的:

Everybody knows how the story goes
Everybody feels all our highs and all the lows
Longing for a mystery following a star
Waiting for an angel to meet us where we are
God knows
God knows

John Owen-Jones – Now More Than Ever

我們都知道那個故事:來自東方的博士,跟着天上那顆星,一直走一直走; 在田野牧羊的人,遇上了天使,往大衛的城奔去。他們往前走去,因為那兒有他們渴望的東西。而這些渴望,這些艱難,God knows—— 神都知道。祂清楚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祂知道:

Now more than ever
We need a Saviour
Now more than ever
We need a Life
Someone to lead us
Out of the darkness
Now more than ever
This Christmas time

John Owen-Jones – Now More Than Ever

所以一聽到那句 ‘Now more than ever, We need a Saviour’,我就哭了。對啊,聖誕可以是歡天喜地慶祝放假,是買禮物,是玩到盡,是和親朋戚友共聚;但也是慶祝一個嬰孩出生在馬槽,被政權的逼迫,走難到埃及,家庭離散的日子。

就像每個過去幾年的聖誕,今年我還是會喝我最喜歡的mulled wine,吃剛從焗爐拿出來的mince pies,但我也會和香港朋友打邊爐,也會慶祝。我還能慶祝聖誕,因為這個聖誕,比起任何時候,我們需要一個領我們出黑暗的人——  a Saviour, a Life。

永遠愛你的女兒
寫於2021年聖誕前


囡囡:

聽說過去幾天,你的業主把中央暖氣由每天只供應六小時突然轉為全天供應,令所有的住客都十分驚喜。雖然保守一點想:他這樣做,在嚴寒的天氣下,比起只供應六小時暖氣而須讓全室溫暖的耗電量,可能也差不了多少。但對於英國今年11月已突然來臨的寒冷,全天溫暖的室內環境,希望可以讓你沒那麼討厭英倫的冬天吧。

這個12月,我成了香港的首投族 –不是政府賣全版報紙廣告敲鑼打鼓叫人去「為港為己投一票」那個投與被投都沒精打采的東西 – 而是叱咤樂壇流行榜的投票。上網搞了一大輪輸入電郵電話認證諸如此類,你的廢老媽媽終於拿到了投票權,為至愛投下一票。今年除了我,你熟悉的W叔叔也成了叱咤的首投族,不過他投的是他由今年7月開始被導入坑的Ian Chan。有時會想:香港流行曲樂壇忽然多了一群耆英參加者,也是一種城市風景吧。

已經很久沒聽本地歌,今年各種事情起起伏伏,例如某校為唱《銀河維修員》的學生記了一個大過,或者某議員批評 Mirror ,才令我找出這些歌來聽,誰知一聽竟是本城之音。80年代時,我們曾為《昨夜的渡輪上》或者《陌上歸人》所描寫的香港著迷,然而,自張國榮和梅艷芳去後,我也許久沒聽本地創作了。中間曾與你去聽黃貫中唱香港版的《西城故事》,他的聲音清越而實在,然而Beyond 似乎屬於90年代成長的那一群,那種憤怒於80年代進入社會的我們很難共鳴。不料到了2021年,在各種原因驅使下,我竟一口氣聽了大量的Mirror 成員的作品,然後愛上了 C AllStar, 張敬軒、One Promise、Dear Jane、Juno、方皓玫、岑寧兒等等,重回香港原創歌的懷抱。

這次投票,我沒有投給你一直吵著要我聽的《俏郎君》,雖然那首歌描寫在特定的時空中,領悟「人世裡,有一些價值是比愛恨大,要補這個深溝,憑著愛不足夠」,也令我想起孔尚任《桃花扇》的無奈。在《桃花扇》最後一幕,侯方域與李香君在經歷重重劫難後重逢,亦同樣悟到在大時代一切被毀掉後,男女之情的渺茫,因而本來相愛的兩人最終仍是忍痛別離。這也許是你們年輕一輩在這段日子的感慨吧?但今次投票,我還是選了 C AllStar 的《留下來的人》。

這一年說了無數的「再見」、「祝福你」;又或者,有些人終究沒機會跟他說再見,只是輾轉間被告知他已離開了這城市。知道有人走,往往都會為他的決定高興,但惆悵卻常在擁抱的那一刹襲來 — 可能因為知道那種溫暖不再;可能因為知道從此大家面對的不一樣,因而將會漸行漸遠;也可能,即使交通便利,因種種原故,此後便各自天涯。當離開的人是進入新的文化見新的人物經驗新世界,留下來的卻是在原本熟悉的環境與事物中,看著它們一點點的剝落與改變。留下的人其實不會追得上離開的人的步伐,而離開的人,也漸漸不會認得所離開的地方,也許,也不會再認得那些人:

許多人都相信離開的 人生走到該走的那時
痛著來話別
可知留低的與重生的
卻在這邊 只可接受 新生活的蛻變
祈求站在世界的終端
相擁嗎?還能如常還能再對話?
若到那天,地球還未塌下,
尚能期待某種永遠嗎?
幾多人不捨那離開的
誰都懂說生死都有時
降淚時,又如何避免?

C AllStar – 留下來的人

離開的和留下來的人,還可以有任何意義的重逢嗎?我不知道,但我希望會。即使世道各自艱難,但如果我們對彼此都有足夠的思念,對我們關切的事物,仍舊努力交換意念,希望我們仍可遇見。

留低的與重生的 也在這邊
即使費時一點 即使快樂不輕易
最後仍可遇見
差不多九百日了 還是這樣懷念
説過在那一邊見 來待我出現
你繼續沿途歷險 我繼續尋求幸福
那日見

C AllStar – 留下來的人

今天這首歌已進了10強了,希望 C AllStar 會贏。

留下來的
媽媽

編按:稿件寫於較早時間,編輯未有刪改一切有時效性的內容。
上一篇文章

假新聞 真立法 外國例子可否作為香港立法的依據?

下一篇文章

路透社:中國間諜已滲透臺灣軍方、蔡英文保安團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