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考易崩潰】風雨飄搖的香港公開考試・考評信譽遭遇前所未有挑戰

張逸峰

(曾於大學研究香港社會政治發展,並任教香港的中學通識教育科十多年,現時於英國居住)

有留意香港近期新聞的社會大眾,都會知道2024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簡稱DSE)已經開考。而今年的DSE主要有三大轉變,第一是監考員和考生在試場點名、報到均由以往的人手紙本改為使用「監考易」和「報到易」手機應用程式,第二則是由今年開始中國語文科全面取消所有聆聽及說話能力考試,只保留閱讀及寫作卷,第三就是由今年開始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簡稱公社科)考試取代原有的通識教育科考試。

我作為一位曾任教多年香港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會考中國語文科、DSE通識教育科、以及一向熟識資訊科技發展及應用的教師,對於這三項新的轉變均抱著懷疑的態度,亦認為這些轉變並非正面,反而會令香港本地以至國際對香港公開考試的形象大打折扣。當今屆DSE四大主修科目正試開考後,監考員使用的「監考易」系統就接連出現故障,最終當局要放棄使用,改用人手點名。即使考生使用的「報到易」系統仍繼續操作,但不少考生也投訴未能成功使用手機應用程式登入系統報到。筆者相信今次「監考易」和「報到易」手機應用程式事件對香港本地不少教師、家長以至學生對DSE主辦機構——香港考評局的信心勢必大減。

事實上,類似的失靈、失誤、影響形象和信心的事件,在2024年的「美麗新香港」的確是屢見不鮮。在DSE「監考易」和「報到易」事件發生之後,竟然有已「完善選舉」的從事教育工作之香港立法機關議員發表「假設現在有4萬個考生,幾乎在同一時間登入,做測試不可能找4萬個帳戶在同一時段測試」這些對資訊科技系統「壓力及負載測試(Stress Testing and Load Testing)」一無所知的言論,實在令到身在英國生活的我感到非常可笑。或者這就是「美麗新香港」的日常。香港的各行各業人才,包括資訊科技界人士,於近年永久離港潮大批流失,令當局未能找到具質素的科技系統開發公司負責這個全新系統,可能是導致今次事件的主因。

一邊箱在考試進行期間運用全新科技不成,而另一邊箱則是兩大主修科目朝向「非國際化」方向進發,看來DSE公開考試和香港整個社會一樣,已非過去的全球焦點所在。香港的中文科公開考試於主權移交前的1994年,已經在當時高考加入聆聽和說話能力考卷,和英文科看齊。後來的會考中文科以至DSE的中文科,亦加入聆聽和說話能力考試,令香港學生在國際上被認定至少全面掌握兩種(中文、英文)或以上的語言能力和技巧。英國的會考GCSE亦有中文科,雖則程度比香港中文科為淺,但GCSE中文科亦包含說話能力(可選擇華語Mandarin或粵語Cantonese)考核,證明語言聽說讀寫全面掌握的重要性。可惜的是,在2019年香港大型社會運動及2020年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後,當局可能因擔心部份年輕考生在說話能力考核期間在小組討論時以流利的廣東話說了一些「不利維穩」的言論,決定走「回頭路」把中文科公開試的聽、說兩卷取消,否定了過去30年來語文教育改革國際化的努力,的確是十分惋惜。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由1994年香港高考公開試已設立、以至後來DSE變成主修科的通識教育科,於2024年也「壽終正寢」,變成不太重視「全球視野」、「批判性思考」和「自主專題探究能力」的公社科考試。數個月之前已有不少討論指出香港DSE公開試之國際認受性因著通識教育科而變成公社科受到不少衝擊。筆者相信香港通識教育科的廢除,將會連同中文科聽說能力考卷之取消,以及近期發生之DSE試場「監考易」和「報到易」手機應用程式失靈事件,長遠而言會令到香港本地不少家長以至國際高等及專上學府對於香港公開考試的形象,和學生的語言能力水平、世界視野及資訊科技掌握的信心有所動搖。

上一篇文章

【中小學愛國教育】區旗、區徽象徵意義將納入中小學教育.教育局:提升國家觀念

下一篇文章

【港產插畫家】廖倍恩無字繪本獲童書界獎項  孩童視角畫中感自由自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