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習近平不想提起鄧小平?

去剖析中國的社會狀況,一般都會以當刻的事件為基礎,如徐州八孩事件反映人口販賣、官員瀆職等問題仍是十分嚴重。不過如果我們換作另一角度,不以正在發生的事情為出發點,而是以一些本應出現卻沒有發生的事情去理解中國問題的話,或許也能夠看清中國的面貌。譬如說,今年二月適逢是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三十週年,以及其逝世二十五週年,怎麼未見中國官方有任何大型的紀念活動?

鄧小平有「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稱號,由此可見他對改革開放的實踐有多大重要性。這除了由於鄧在 1978 年的三中全會(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確立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治國方向外,更為重要的是他盡力確保中國堅定走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

如果把改革開放比喻作駕車,那麼 1978 年的會議充其量只是發動了行車引擎,因為它只是提出大方向,應該如何改革,對外開放到什麼程度等細節問題仍在黨內爭論不休,亦即是彷彿車子啟動了,但仍摸不清前行的方向,拿不準要踩多大力度的油門。就在這段探索期間,中國發生了八九六四事件,觸動了黨內保守派人士的神經,擔心持續「自由化」下去將危及中共政權的穩定,加上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無論國內國外的情況,都在阻礙改革開放這輛車子繼續走下去。

面對這情況,當時已退居二線的鄧小平決定在 1992 年走訪了中國南方多個城市,平息了黨內關於市場經濟姓「社」姓「資」的爭論,才使原本減慢下來,甚至已停滯不前的車子又再重新啟動,並且較正了方向,令到中國真正走上經濟增長的高速公路。由此可見,沒有鄧小平,沒有其 1992 年發表的南巡講話,中國根本不可能開啟並堅持走改革開放的道路。

既然中國政府經常標榜改革開放為中國及世界帶來經濟奇蹟,而鄧小平又對這一成就有這麼大的貢獻,怎麼中共官方卻以極度低調的方式來處理關於鄧的紀念?或許對於習近平而言,褒揚鄧小平無疑是自掘墳墓,因為鄧習二人的治國理念是完全不同,前者為中國帶來長足經濟發展,但後者卻使中國陷入困境,那麼習當然不願人們提起鄧,以免把他比下去。

我們當然不會知道鄧小平心裏想着什麼,但可從他面對問題的講話及應對方法,梳理出鄧心中治國的原則。首先,鄧小平敢於承認政府的不足,如他在 1977 年視察廣州時,廣東省委向鄧匯報了深圳這個當時人口不足三萬的小鎮出現逃港熱潮,鄧的回應是「這是我們的政策有問題」。順帶一提,後來設立深圳特區的想法正是由逃港潮所引發,由此可見改革開放原是沒有仔細的規劃,措施大多是因應情況而提出。反觀習近平治下的中國,不要說政府有可能承認自身不足,只是任何提出質疑政府的聲音都有可能被視為挑戰中央的權威,因此現時全國上下只能無條件忠誠地維護習近平,由此可見習鄧二人的不同。

其次,鄧小平是肯定民間的自發力量,而習近平則主張大力打壓。改革開放另一項重要舉動便是釋放農村勞動力,取消人民公社,肯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亦即是大家所熟悉的「包產到戶」。然而這措施其實並不是由政府提出,因為早在 1982 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正式廢除人民公社之前,不少農村地區已自行決議,實行「包產到戶」,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簽訂大包幹「生死狀」的事件。事實上農民們的舉動正在觸動政治禁區,隨上可被安上修正主義的罪名,因為中國當時並未放棄計劃經濟的方針。鄧小平面對這個與中央步伐不協調的情況,並沒有堅持維護所謂的「中央權威」而作出取締,反而選擇「放一放」、「看一看」,後來的中央文件更是追認農民們行動的合法性,變相承認政府落後於形勢的變化,而鄧在後來亦肯定「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

再來看看習近平有沒有奉行肯定民間力量的治國方向。暫且不論習對民間企業的打壓,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在 2020 年初,中國曾掀起一陣「地攤經濟」的熱潮,其實這正是民間因應中美貿易戰及疫情所引發的失業問題而採取的自救行動,然而這次自發行為並未能如「包產到戶」般得到政府的認可,因為它與中央所定下的政策相違背,打亂了習近平整頓北京低端人口,重構城市秩序的規劃,最終只能胎死腹中。由此可見,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在中央權威面前,任何民間力量,即使只為自救,都一律不能容許存在。

我相信習近平除了不希望人們拿他與鄧小平比較之外,他更為擔心歌頌鄧小平將會成為攻擊他的機會。不要忘記,鄧小平在南巡時曾直接指出「誰不改革,誰就下台」、「不搞改革開放,只有死路一條」,亦有提及「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說話,甚至有傳他當時已物色人選替換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那麼現時誰人正在阻撓改革開放,誰人正在返回左傾路線,誰人又是國家主席?答案是呼之欲出,試問習又怎麼敢再提起鄧小平。

無可否認,無論是鄧小平還是習近平,其出發點都不是為民著想,而是以中共政權的延續為目標,然而前者在維護政權的同時,至少可使部分人得益;後者卻得罪了所有人,其治國水平是高下立判。鄧小平曾說過「中國問題的關鍵在於共產黨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好的政治局常委會」,我相信這句話仍然適用,可惜即使知道問題所在,他老人家已去世,無力再回天,甚至將被自己挽救了的政權所遺忘。一代重要領導人落得如斯田地,這也算是中國的特色。

上一篇文章

近 7 成臺灣民眾支持延長兵役 行政院:國人有共同心意捍衛台灣民主制度

下一篇文章

港府擬簡化發展相關法定程序 削公眾參與 本土研究社:剝奪民意參與城市發展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