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一起主演的故事:《時代革命》

【文:葉葦】

幾個月前的一個傍晚,從白教堂地鐵站閘口出來開始,沿路遇上一個又一個香港人。他們的打扮、衣著、談吐、舉止,跟二零一九年在香港的街道上並沒什麼兩樣。直至到達GENESIS電影院正門,院外排了一條長長的人龍,斜斜望過去尚見不到龍尾,一種熟悉的感覺又再湧現上心頭。

來之前對自己說,買票入場純粹是為了支持香港電影節,純粹是為了支持周冠烕,反正紀錄片中大部份的畫面我們都看過,片中所敘述的事件我們都耳熟能詳,甚至電影如果有一個題旨,我們早已堅定不移地表示認同,那是否仍然有親身入場觀看的需要?還不如把極難取得的一張門票讓給對本片背景不太了解的非香港人?

電影中的確收錄了一些我們從來沒有看過的運動片段和參與者訪問,其餘大部份畫面我們都仍然記憶猶新,甚至有再一次親歷其境的感覺。例如電影訪問了八三一當日被拒於太子站閘口外的少年救護員,原來他所以選擇在運動中擔任這個岡位,只是因為他的出生地點就是在救護車上,為他接生的正是一名救護員。「守護孩子」的陳伯,總是走在運動的最前線,並堅持最後一個離開,原來因為早在反對東北發展的抗爭之中,他已經受到年輕人的熱情感染,並感覺有負於曾幫助過他的年輕人。影片中也提及了當日被困於理大的抗爭者的心理掙扎,有人為了突破封鎖逃離現場,不惜冒生命危險循地下水道離開,但後來失聯,最後的衛星訊號定位在水渠內⋯⋯

然而這些都不是重點。原來,不經不覺運動已經展開了近三年、消退了近兩年,我們還是沒曾完整地對它的經過始末進行一次正式的回顧,亦儘管傳媒和網絡上收藏了海量關於這次運動的文字、影像和圖像紀錄,我們仍沒有做好心理準備認真、莊重而具儀式感地進行一次舊事重提,更遑論,與幾百個熟悉的香港人、手足一起圍爐、一起翻開和分享我們共同擁有的記憶和片段。而這次觀影經驗中最特別的地方,與之前看過的任何一部電影都不同,是戲院內大部份觀眾都曾經是片中的一個角色,我們一同在觀看自己有份參與的真實故事。

過去的香港人,總是不斷重看周星馳的喜劇而且在相同的笑位難以自制、忍俊不禁;現在的香港人,每次看到《立場》姐姐跟隨示威者走進立法會大樓、在元郎西鐵站被白衣人摳打的畫面,還有爆眼的女救護員、第一個墜樓犧牲的梁凌杰、後來死因存疑的陳彥霖、周梓樂,乃至後來中大保衛戰、理大圍城中的每一個片段,仍然難以避免被劇烈地牽動情緒。儘管由歡笑換成了眼淚,卻不能否認這就是我們這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無論去到世界上哪一個角落,正如那歌詞裡所寫的一樣,只要聽見熟悉的號角聲,我們便知道這首歌應怎樣唱下去,清楚往後應如何繼續履行作為一個香港人的終身責任。

誠如李怡所說,HONG KONGER這個字已經編進了字典,香港人的歷史身份建構經已完成。這完完全全是因為這場運動而促成的,不容否定,也不會逆轉。另一位受訪者林榮基說,猶太人在二次大戰期間大規模逃離德國,也要在多年後才成功建立以色列。香港人應該將人和土地兩個概念分開,「香港」作為一個地理名詞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香港人」,只要有「香港人」的地方便是「香港」。

電影所敘述的故事暫告一段落,但故事的影響會一直延續下去。改變時代的種籽已被埋下,待得寒冬過去,必定迎來幼苗破土而出的一天。所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有時,凡事都有定期,各按其時成為美好,我們何必因為一時蹇滯喪志和哀傷?

(原文刊於作者網站

作者 Facebook
作者 Instagram

上一篇文章

顏純鈎:以歷史文化的高度抗擊中共極權——讀《余英時評政治現實》

下一篇文章

加國追直播關注反送中 移加港人 Fontane 創品牌 itchyichi  DIY 手作拒絕遺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