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再一次入場看抗爭紀錄片?

【文:葉葦】

看《因為愛所以革命》這部關於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紀錄片之前,不免在內心問了自己幾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要再一次直視殘酷的警暴?為什麼我們要再一次面對那些被捕、被虐打、被自殺的手足?為什麼我們要回顧一場失敗的革命運動歷史?既然我們對於這場運動的來龍來脈早已一清二楚,對於當中的每一個畫面、每一個片段依然歷歷在目,在《時代革命》和《理大圍城》以外,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第三部以這場抗爭運動為主題的紀錄片?

《因為愛所以革命》的導演顏志昇本來是一名編劇。如果2019年的事件沒有發生,他可能仍然在電影金像獎的辦公室內,為籌辦每年一屆的金像獎頒獎典禮而忙得不可開交。在反送中運動爆發之後,他觀察到整個公民社會裡,每個人在運動中都有一個角色,他因為懂得攝影、剪接和編寫劇本,於是便決定抬起攝錄機走上街頭,肩負起記錄時代的責任。

原來顏志昇在一歲時隨父母從福建移居香港,自小在深紅的社區北角長大。他的身邊盡是親中愛國的福建人,每逢建制派陣營組織集會遊行,他親戚與家人不是收錢出席撐場,就是作為線頭派錢湊夠人數。他從小見盡不合理、不公義的事情發生,長大後不想成為這些自己一直厭惡的人,因而想傚法韓國電影《無聲吶喊》的導演,嘗試通過影像來發揮改革社會的力量。

2019年夏天,顏志昇抬著攝錄機走上街頭,只想知道那裡的年輕人在做什麼?為什麼要走上抗爭最前線?為什麼要冒生命的危險?最初他只是按本份地做客觀的記錄,後來有一次不幸被警方的催淚彈擊中,當場他連豬咀和口罩也沒有,整個人被濃濃的催淚煙包圍。然後畫面好像電影片段一樣,他睜開眼睛發現自己被幾名衝衝子救起,馬上被帶離現場,繼而被拉入傘陣洗眼。從這一刻開始,他覺得自己不再是這場運動的局外人,而成為了他們「手足」的一員。此後,他便決定更認真、更投入、竭盡所能地完成這部作品。

《因為愛所以革命》是顏志昇的第一部長片。作為一名素人導演,他沒有機會訪問那些最具份量的意見領袖和政治人物。反之,出現在他鏡頭底下的大都是和他一樣的普通抗爭者,例如一個南亞裔的年輕女手足,她自小因為樣貌和身份問題受盡本地人歧視,但是在運動當中,她卻感受到自己與其他人再無你我之分,成為了真正的香港人。又例如一個加入過黑社會、曾經入獄的中年大叔,他女兒也有走上街頭抗爭,為了伸張正義、保護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促使他自願走上最前線。至於一位戴眼鏡的勇武男生,則以其第一身經歷道出了前線的真實想法,分析了導致運動轉向的一些拐點,令觀眾對箇中的脈絡有更深刻的了解。接受訪問的還有一對衝衝情侶,他們在雨傘革命時只是小孩子,現在仍只是學生,那個絲打外表文靜,談吐溫柔,說自己體能差,跑得不夠快,但仍然願意冒被捕風險,緊跟男友齊上齊落。

在這部紀錄片裡,觀眾所看到的大多是這類素人,所以它正好填補了其他抗爭紀錄片主要關注政治明星的一些不足。如果沒有顏志昇,這些普通抗爭者的聲音及其代表的觀點,或已被隱沒於茫茫人海、喧囂的噪音裡,因為不少當事人不是有案在身,便是經已流亡海外。如果沒有這部紀錄片,這場運動的敘事,亦會因為這些曾經積極參與的人物的缺席和離散,難以完整地重新併合在一起。如果沒有了《因為愛所以革命》,將來我們要回顧2019年這場抗爭運動,便會少了一個極具意義的素人角度,以及從抗爭者觀點出發的極之重要的非官方版本。

在首映禮後,我也親自訪問了一位曾經活躍於運動前線的觀眾。她說這部紀錄片比起她看過的同類作品,更能反映出抗爭現場的真實狀況,亦更能夠如實地說出前線手足們的心聲。電影中不少鏡頭甚至捕捉到她和她一些戰友的面孔和身影,令她仿如再一次身歷其境。當然,片段中的那些人早已天各一方、各散東西。

若然從電影藝術、劇情敘事的觀點上看,我認為這部紀錄片很成功地將這次反送中運動的起承轉合作出了非常完整的交代,藉著簡短清晰的旁白和用心製作的圖像,也能夠讓非香港人觀眾清楚地理解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和起始因由。所以就算不是出於政治情感因素,一般觀眾仍然有買飛入場觀看的理由。

儘管這次電影首映禮座無虛席,合計共有五百多名觀眾入場,但是對於海內外整個香港人群體而言,仍然只是一個小數目。未來顏志昇將計劃在英國申請政治庇護,一方面繼續向更多港人和非港人推廣這部電影,另一方面也會繼續以電影導演身份,拍攝更多關於牆內牆外香港人的真實故事。所以出於情感因素,如果這部電影再有公映機會,你更加應該把握機會入場,並且把它推介給更多人觀看。

(原文刊於作者網站

作者 Facebook
作者 Instagram

上一篇文章

美籍律師Samuel Bickett曾因襲警入獄 返美後寄語港人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海外社群

下一篇文章

遠離繁喧港夫婦移居科羅拉多:感受到融洽社區生活 彈性工作能尋自身興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