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白手套?】科大與南科大合作研發環保 AI ﹒冀將成果供全球農民使用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 2024 」,全球排名 64 位的科技大學,與排名 200 外的南方科技大學合作,領導研究團隊以人工智能( AI )技術,研發出一個機器學習模型。研究團隊指,該模型有效促進全球農田的氨減排,希望能在全球多國應用,以改善全球水質與空氣污染問題。

人口增長蓬勃,全球糧食危機問題是全球多國都為之「頭疼」的問題。但當農業及工業活動日益增加,就會產生大量氨氣,當中三種最大農產:水稻、小麥和玉米所釋放的氨氣最為嚴重,對水質以及空氣產生巨大污染。聯合國於 2015 年亦推出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當中包括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與促進永續農業取得平衡的目標。

科大理學院數學系兼跨學科學院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講座教授馮志雄教授,日前與南科大教授兼黨委書記鄭一合作,領導研究團隊收集並分析全球不同地區於 1985 年至 2022 年間的田間觀測數據,並將其製成數據庫。

團隊透過 AI 技術以及相關數據資料,研發出一個「能預測農田氨排放率的機器學習模型」,團隊並分析各國氣候、土壤特質、農作物種類等,不同歡文農業活動對氨排放的影響。該模型更能按不同地區的情況,提供最合適的施肥及農作物管理建議。

團隊又透過 AI 系統將數據整合後發現,面對全球暖化帶來的影響,高溫對亞洲地區小麥種植產生的氨排放量最為影響,系統會建議 76% 位於亞洲的小麥田,應透過施用「高效肥」去降低氨排放量。

領導團隊的馮志雄教授指,全球各國於處理減氨排放議題上仍然面臨不少挑戰,高成本技術以及農地規模偏小等問題﹐是次研究清晰勾劃了全球氨氣排放的現況,讓各國可制定相應對策,從而防治霧霾,並保障糧食安全。同時,此研究亦展示了大數據與 AI 科技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巨大潛能。團隊希望該技術能應用到全球,讓「解決全球危機」與「保護環境」中取得平衡。

研究成果於科學權威《自然》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為科大博士生李庚及南科大研究助理教授徐鵬博士。

上一篇文章

【大學領導論壇】八大院校校董出席教資會論壇・蔡若蓮要求校董團結校內所有聲音貢獻國家

下一篇文章

【街巿現代化】重建荔灣街市垃圾問題需解決.怕規劃不全似香港仔街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