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研習】本地組織記錄將軍澳故事  地方指南、散步團、成果展呈現新視覺

這些年來,香港民間各自用不同方式記錄香港,最近也有多本以地區歷史為題的書籍陸續在書店上架,如:梅窩、南涌等。本地組織創不同協作(MaD)每年策劃「『創不同』學院」社區計劃,聚焦特定社區,招募區內外的有心人就社區議題共同創作。這次以「在地研習室|將軍澳,可以這麼說」為主題,集思廣益用新角度書寫將軍澳的地方指南、舉辦區內不同路線的散步團,並將項目成果在當區商場以展覽及工作坊形式展示。

港鐵將軍澳線的五站:調景嶺、將軍澳、坑口、寶琳、康城,連成一線卻又似自成一區,地區裡一式一樣的商場、密集屏風樓予人面目模糊之感。MaD 團隊相信在「天橋之城」、「無街之城」以外,這個第三代新市鎮其實蘊含著不少可能性。找來以「散步學」之名著書立說的城市研究者兼將軍澳居民黃宇軒,和文字工作者張希雯,由下而上方式,結合二十多位街坊及非當區居民,共同製作一本地方指南《將軍澳,可以這麼說》。

對街坊而言,感受最深的往往是日常平淡的經驗,如寶琳站外的林蔭路、屋邨的婆娑樹影,參加者便從一幕一幕的社區記憶中再鑽研探索。成員各自拋出對社區的體驗,如尋找原始海岸線、密集的康樂文娛設施等。另外,亦邀得機構「自強協會」的義工率參加者乘電動輪椅遊走區內的公園、天橋和商場,讓大家對城市空間及不同人士的需要有更深體會。成員將所見所聞,用文字及影像記錄為《將軍澳,可以這麼說》及結業展覽內容。

研習結業展現正於將軍澳廣場展出,期間於週六、日設有導賞及多場工作坊;另外會由在地研習室成員帶領「走走看看將軍澳」散步團,透過五條不同路線,用雙腳重新發現海濱生活想像、屋企樓下的公共藝術、青草地上的天橋之城等不同視角的將軍澳。活動費用全免,部份節目須預先報名,詳情請參閱 :https://www.mad.asia/programmes/mad-school/1189

上一篇文章

【DSE 考試費】周凱旋基金會發放 6 千萬資助 為明年DSE 1.5萬女考生代繳考試費

下一篇文章

【中小學愛國教育】區旗、區徽象徵意義將納入中小學教育.教育局:提升國家觀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