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英農場摘南瓜 付費義工皆有 Kay:刺激小朋友思考 Mandy:連結人與土地

提到萬聖節,香港人可能聯想到參加一年一度「哈囉喂」,或者小朋友玩Trick or Treat,但其實在英國,萬聖節的到來意味著迎來大大小小南瓜大豐收的日子。剛剛移居英國的朋友,可能發現超市近期貨架堆滿各樣品種的南瓜,大家除了買一兩個回家做南瓜湯、南瓜批外,有沒有想過在農場幫手摘南瓜呢?

小朋友可到田裏摘南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英國想一嘗落手落腳採摘南瓜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付費型,參加者到農莊摘南瓜,離開時職員會按大小及數量收費,剛與家人參加這類摘南瓜活動的「UK魚糧Family」版主阿Kay表示,不同農場的收費形式各異。

「有些會按人數收入場費,之後再按南瓜大小及數量收費;有的支付入場費後,農莊會保證參加者可以換取一定數目的南瓜;而我去的農場則按車位收費,我們當日一架七人車、共兩家人去,但只須付約5鎊做入場費,同時這5鎊可在換取南瓜時作現金券使用。」

在付費入場的南瓜田中,參加者須根據南瓜大小及數目換取南瓜。(圖片由受訪者Kay提供)

若然不想付費,英國亦有社區農場提供摘南瓜活動,一家三口移居英國的Mandy最近亦參與當地一個名為「The Community Farm」的社區農場所舉辦的義工活動,與小朋友擔任一日農場義工,幫忙採收剛豐收的南瓜。

與付費型的農場不同,在社區農場辛勞一天過後,農場職員會用南瓜製作咖喱,並會提供麵包、咖啡及熱茶供義工享用,最後義工們還可帶走一些南瓜作紀念,是一種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The Community Farm」由當地志願團體Better Food成立,屬於社區支援型農場,提供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社區支持農場)菜包供訂購。「我自己因為訂購過他們的菜包,所以知道有義工活動。Better Food強調在地生產,推廣有機種植、有機蔬菜,宣揚關心鄰里的理念,後來更發展到營運Cafe。」

萬聖節製作燈籠別買錯南瓜

英國出產的南瓜品種相當多,形態不一,阿Kay表示,英國南瓜田除了種植香港人常見的綠色及橙色南瓜外,還有一種體型較小的白色南瓜,「我們曾問過農場職員,他們透露英國人日常食用的南瓜品種主要是葫蘆型南瓜,至於香港人Halloween常見的圓形南瓜,由於外皮較硬,多用作製作南瓜燈籠,當然挖出來的瓜肉亦可用作煮湯或炆煮。至於白色南瓜,則主要用來作擺設裝飾。」

除了有香港人常見的橙色南瓜外,英國南瓜田亦有白色的南瓜供採摘。(圖片由受訪者Kay提供)

「南瓜可以分為pumpkin及squash兩種,那種葫蘆型南瓜名叫squash,莖部較輕及空心,其南瓜籽則較多纖維及蛋白質。」曾在香港種有機菜的Mandy提到,「至於Halloween常見的叫pumpkin,莖部呈鋸齒狀,南瓜籽帶有豐富的脂肪酸。」

Mandy補充,不同南瓜質感亦相異,「體型較細小的可以整個放入焗爐烤焗,供一至兩人食用,部份肉質夠『粉』的話,則可用來製作南瓜批。」另外,有些農場提供的菜包會附上食譜,讓消費者參考如何烹調不同種類的南瓜;亦會在其Youtube頻道定期介紹最新食譜,相當「一條龍」地讓公眾探究食材如何由農田一步一步來到我們的餐桌。

南瓜種類多達十多種,當中收成期各異,作用亦有不同。(圖片由受訪者Mandy提供)

摘南瓜也大有學問

不要以為南瓜豐收就等於「個個都靚」,一落田摘瓜,就發現箇中大有學問。阿Kay解釋其中竅門,「摘南瓜時要留意南瓜體型是否夠圓潤,因為某些南瓜上半部分看似相當飽滿,但一拿上手,會發現下半部分已被壓扁、壓爛或被蟲蛀。若果要用來製作Halloween燈籠,則要先構思好燈籠的形狀,再去挑選扁平還是圓形的。」

由於南瓜田滿地泥濘,加上英國天氣多變,驟雨不時出現,阿Kay建議有興趣摘南瓜的朋友緊記自備防水外套,「大會事前亦有透過電郵提醒參加者要帶備水靴,因為農田真的很污糟。再者,與平時超市所見的南瓜不同,農田的南瓜蒂及枝梗都有刺,採摘時尤其要小心。」

驟眼看這些南瓜外觀相當討好,但接觸泥土一邊可能有蟲蝕或被壓扁,採摘時很考功夫。(圖片由受訪者Kay提供)

Mandy亦談及採收南瓜時,原來亦需要有技巧,「收南瓜時不要直接剪走南瓜蒂,因為會令細菌很容易進入瓜中造成腐爛,影響保質期,因此採摘時只需剪四周的枝梗。」

部分南瓜田會種植多種南瓜,由於收成期各異,她表示採摘當日農夫會向義工介紹南瓜種類,並提醒大家採摘時要將南瓜分類,「基於每個品種的採收時間不同,每次只能採收其中兩、三種南瓜;當日義工構成人鏈逐個傳遞,將沉甸甸的南瓜分類送入木箱擺放。」

英國萬聖節前後有相當多的活動,除了有萬聖節市集外,阿Kay提及不少學校亦會特別安排名為「spooky disco」的活動,當日學生可以選擇身穿萬聖節衣飾上學,「為了入鄉隨俗,我們一家人特意為小朋友裝扮一番,記得那日上學路上,所有小朋友不是紗布纏身、校服染有血跡,就是頭頂道具刀、一身滿是飾物,節目氣氛相當濃厚,小朋友樂在其中。」

在社區農場幫忙摘南瓜後,義工都可以帶走部分南瓜作為紀念。(圖片由受訪者Mandy提供)

節日背後的土地情愫

華文世界往往只視萬聖節為西方鬼節,但經過親身到農場摘瓜的體驗,不難感受到背後所帶出對季節轉變的尊重及守護。「對當地人而言,摘南瓜是豐收的意義,意味冬天快要到來,採收完這一轉南瓜後就要入冬,待明年春天才會務農。」Mandy說道。

她解釋選擇到英國農場做義工,全因自己在香港時已經關心相關議題,並與朋友成立民間組織「港嘢」,希望支援在香港本土出產的種植者及生產者,「始終自己相信這套價值,當初之所以有『港嘢』,皆因在香港時參加過『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所以來到英國後會繼續學習欣賞『小即是美』,並非一定要幫襯大集團,希望透過這些義務工作,重新建立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結。」

Mandy(左)認為,與小朋友到農場摘南瓜,是學習重建人與土地的關係。(圖片由受訪者Mandy提供)

對Mandy而言,擔任農場義工更是重要的親子教育,「我們在香港的時候,已經會在天台種植物;因為一齊去過農場,之後再訂他們出產的菜包,小朋友就會知道這些蔬菜來自那塊田,明白粒粒皆辛苦,不會浪費食物,進食時會特別珍惜。而且我們鼓勵小朋友煮食時參與其中,例如幫忙洗菜、切菜,他們會特別享用那餐飯,因為自己也有付出過。」

本身在香港已經帶小朋友到農場遊玩的阿Kay對此亦相當有同感,形容這種人與泥土的關係是一種「生活學習」,「這種近距離親手採摘南瓜、雙手沾滿田間泥土的過程,小朋友之間會引來很多討論,當中可以刺激他們思考及培養創意。」

上一篇文章

澳洲公布避風港政策細節 港人持指定簽證可永久居留

下一篇文章

移臺重返校園做超齡學生 努力適應文化差異 雞丁:不應再賣慘 阿宣:讀好啲幫到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