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猶存】60 年歷史老派滬菜館  從冷盤文化見証時代更替

改編自金宇澄長篇網路小說的《繁花》電視劇爆紅,本身是淅江人的導演王家衛對劇中美食尤其講究,上海菜自然少不了,又以排骨年糕出鏡率甚高,然而菜式跟在香港滬菜館吃到的,不盡相同。追溯自 1940 年代,因中國內戰引發逃難潮,大量上海人帶著資金、技術一併來到百廢待興的香港。思鄉總要有家鄉菜來慰藉,於是便請來同鄉廚師開設上海菜館。始於 1946年、行會員制的香港蘇浙滬同鄉會是本地滬菜館的翹楚,較高檔次;在曾被稱為「小上海」的北角,出現過一品香、喬家柵、雪園等相對平民化的館子,引領普羅香港人走入滬菜大觀園,冷盤、客飯、小菜、粗炒、煨麵、年糕、砂鍋、包點,款式繁多,而非近 20 年來、只是以小籠包和拉麵為主打的外省菜館可比。

本地滬菜館的行頭裡,常見多間名為「三六九」的店舖,以為是連鎖分店,其實不然。現時位於灣仔柯布連道的「上海三六九飯店」,至今應該是香港的只此一家了。此店於 1963 年在盧押道開業,由現時第三代老闆戴康富的祖父戴鳴岐,最早以「三六九」來命名,其後陸續有同名餐廳出現,「上海三六九飯店」遂等到他們都結業,便將名字註冊了。八十年代最興旺的時候,分別在灣仔開了兩店,另有一店在觀塘。現時柯布連道店也有約 40 年歷史,是「原封不動」的滬菜老店,紅色卡位、牆壁上的手寫菜牌,都是老樣子。

不變的,還有設於餐廳正門旁當眼位置,傳統滬菜館不可或缺的冷盤鹵味櫃,十多款不同的冷盤有序地排列在玻璃櫃的層架上,店家仍堅持自家製作。冷盤是上海人的佐酒小吃,款式從最早期的七八十款,到八十年代約五六十款,至今維持在較受歡迎的 10 多款,如烤麩、熏魚、醉豬手等,也成為遊客的打卡位。隨著土地問題,也是年輕一代口味轉換,這種老派飲食文化或許不再必要,但滬菜冷盤特式依然是時代的見証。

上一篇文章

【百年老街】Time Out 選全球最型街道  中上環荷李活道居第二

下一篇文章

【教育共融】粵港澳辦學團體發展協作平台成立﹒蔡若蓮:香港教育百花齊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