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香港」市集促進臺港交流 主辦方:有攤檔本地客佔四成 中南部成下回目標

香港疫情稍為緩和,大批港人趁着一連四天的復活節長假期外出。復活節在臺灣並非公眾假期,在臺港人無法享受連假,但對不少在臺港人來說,今年復活節卻有另一種意義。台灣香港協會於 4 月 16 至 17 日,在臺北西門紅樓舉辦一連兩日的復活節市集,以「復活香港」為主題,透過港式小食及文創,將香港文化呈現眼前。《同文》記者親身到市集,找來主題字設計者、臺灣人參加者及主辦方向讀者分享今次經驗。

採訪:荒原、啟傳  


中文系博士設計合體字 引起臺港共鳴

「復活香港」這合體字,由港人中文系博士 Hugo 設計。Hugo 用隸書風格,以「復活」兩字為主軸,讓人一眼看出主題;再於兩字外圍各自加上寥寥幾筆,​呈現「香港」兩字,​務求以最直觀的方式融合四字。Hugo 指,其設計引發聯想,鼓勵交流,不少人對合體字深感好奇,「佢哋會離遠望吓,(諗吓)究竟呢個係咩字呢,跟住過嚟問……呢個都係一個幾好嘅互動 」。Hugo 又指,臺灣人及香港人均以繁體字書寫,「呢種合體字嘅創作,其實係建基於文字背後嘅意思;或者文字嘅複雜性,可以將兩個字合埋一齊,可以引起臺灣同香港嘅共鳴」。

港人中文系博士Hugo於「復活香港」市集擺檔。(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Hugo 曾設計合體字立牌,表達「臺灣裏的香港」,「臺灣同香港嘅關係點樣呢?香港人嚟到臺灣嘅感受係點呢?其實會由呢個字開始講起。復活香港,呢個合體字,可以講返 2019 年以嚟發生嘅事情,都會引起佢哋好奇」。 Hugo 慨歎,「經過咗好多事情,例如國安法(實施)、蘋果停刊……好多人會講:香港已死。但香港嘅前途係點?如果我哋可以喺某一個地方,令香港嘅精神能夠復活或再現,我覺得都係一件好事 」。

印杯墊印有港人中文系博士Hugo設計的「復活香港亅合體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Hugo 續指,不論身處香港或外地的港人,各有辛酸,「喺香港嘅香港人,受到好多壓逼同限制;喺外地嘅,可能對香港有好多思念。(希望)唔同地方嘅人,可以做自己想做嘅嘢,例如喺香港嘅可能仍然堅守緊一啲價值,或者保留緊本地文化;外地嘅香港人,可以盡量咁發聲,可以盡量表達畀世界知香港嘅嘢。」Hugo 坦言,他很希望臺灣人可以珍惜現正擁有的民主自由,「如果臺灣可以保持住呢種自由,對所有人都係(有)非常好嘅空間」。

面對中共威脅 臺灣參加者:我們可以一起發聲

首次參與在臺港人市集的臺灣人胡小姐表示,很高興可以吃到香港道地的食物,「臺灣的港式食物,符合臺灣口味;這邊(市集)的話,就是原汁原味,香港道地的口味」,並希望能在市集看到更多文創商品。胡小姐直言,身邊有不少來自香港的朋友,她都會關心他們的狀況 ,因為彼此都有不少有共鳴的地方,最明顯的就是臺灣人與香港人均面對中共的威脅,「我們(臺灣)比較偏向自由,有自己的主權,有些事情我們可以一起發聲,希望他們(中共)尊重我們的權益多一點,不是一定要我們聽他們的話」。

市集進行期間,Daniel與檔主進行溝通,了解對方需要。(啟傳 攝)

胡小姐認為,臺灣的年輕人或多或少都有關注香港的事情,自然亦會有不同的想法,最重要是一起交流討論,「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們會用不同的方式,以自己能力,去支持大家」。胡小姐寄語港人,「希望大家一起加油,支持下去,我們也是支持關心着你們」。

市集不少檔口都售賣港式小食,非常受港人歡迎。(啟傳 攝)
籌備 4 個多月 協會成員:不只是「圍爐取暖」
一個市集的誕生,由開會、設計海報、製作宣傳品、找資金,有多個工序需要處理,絕不簡單。(啟傳 攝)

市集熱鬧的背後,夾雜着十多位工作人員 4 個月來的汗水,由事前構思、籌備、尋找資金、場地檔主、宣傳、到市集當日的會場佈置,都耗盡工作人員的心力。「噚晚網上開會開到 11 點,今朝大家 8 點就到」,台灣香港協會成員 Daniel 表示,復活市集的構思源於聖誕節市集,該次市集為台灣香港協會首次主辦相關活動,規模較小,惟各成員均認為活動可以真正惠及在臺港人小店,於是希望能舉辦更多市集。Daniel 更希望,可以每 3 至 4 個月籌辦一次市集。

復活市集前夕,Daniel晚上取走物資,回家後仍要網上開會進行最後商討。(啟傳 攝)

是次「復活香港」市集,協會用了 4 個多月時間籌備,規模比上一次大,但工作人員數目依然維持十多人。他們於 2 月中旬由朋友協助下,成功租用西門紅樓場地,隨即開始找店家參與。這是舉辦市集過程中相對容易的部份,店家非常踴躍,很快便成功找到逾 30 間店家,主要分為生活、文創及飲食三類。為了減低店家租檔成本,他們亦要致電不同團體爭取贊助,幸最終回應率接近一半。

舉辦市集前一日,Daniel 仍須到不同地方取物資,並在網上進行最後宣傳,最終至晚上 11 時多才完成工作。復活市集當日,Daniel及其他成員都忙得不可開交,早上 8 時到達紅樓,搬桌椅、接駁電線、佈置場地、與表演單位一同試音響等;亦要為檔主講解流程及協助處理電力等問題。市集於 4 月 16 日下午一時開始,幸參與人數眾多,除了香港人,亦有不少臺灣人到場品嚐港式美食。

Daniel與其他工作人員為現場設置電燈。(啟傳 攝)

面對不明朗的政治及經濟前景,越來越多港人選擇來臺發展。過去有不少團體於臺灣各地舉辦港人市集,面對有人認為這類活動流於港人「圍爐取暖」,Daniel 坦言市集目的是為了協助在臺經營小店的港人,「圍爐」感覺在所難免,但最重要是透過市集加強臺港交流,讓對香港文化有興趣的臺灣人有機會參與其中。Daniel 續指,選址西門是因為人流多,而且較多年輕臺灣人聚集,盼他們經過時會入場了解,真正做到臺港交流。有檔主向他分享,大概有四成收入來源來自臺灣人,而臺灣人光顧時亦會與檔主聊天交流。

Daniel 期望將來可以讓臺灣店家參與市集,達到兩地融合,並希望下次市集會移師中南部等地區,讓臺灣北部以外的在臺港人都可以參加市集。

勉勵港人做好自己崗位 桑普:唔好死,好好活

市集主辦單位、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表示,希望年輕在臺港人及學生,能藉市集增加收入;在臺港人商家,則可互相聯繫,向在臺港人及臺灣人推廣產品。桑普指,相比起過往,是次市集有更多臺灣人參與,「希望促成臺灣人對香港文化、香港族群新嘅了解,共融、和諧、互相將臺灣守護好,呢個係我哋共同嘅目的。希望大家珍惜呢個地方,對臺灣感恩,希望大家互相和衷共濟生活落去」。

桑普表示今次市集到場的台灣人比例增加了,希望可以促成台灣人對香港文化、族群有新的了解,共融和諧地互相將台灣守護。(啟傳 攝)

對主辦方而言,「復活香港」不只是市集主題,桑普解釋:「復活、重生,可以 revive(復興)我哋嘅精神,呢一樣嘢好緊要,有宗教嘅意味,亦都希望香港能夠珍惜、復活。」他勉勵港人,「大家喺呢個咁難嘅時刻,唔好死,好好活,準備好,等運到」,並分享道「有啲嘢」急不來,希望各位港人能在自己崗位做好自己,未來一定有機會大放異彩,「我哋始終會有見到(嘅)一日,未來見」。

有臺灣人捐款予台港協會後,獲得電影《少年》文件夾。(啟傳 攝)
有大學生售賣具有香港特色的紀念品。(啟傳 攝)
上一篇文章

臺灣有望 7 月向疫情相若地區解封 入境毋須隔離

下一篇文章

《淪落人》女主角批《金宵 2》劇組缺乏「藝術專業」 有關演員「取笑弱勢為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