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雄五四致辭不談「民主」「科學」 海關稱五四「核心是愛國主義」

昨日是五四運動 103 週年,香港官方及建制組織紛紛跟隨中國主旋律慶祝「五四青年節」。《同文》整合香港官方及民間機構目前如何演繹五四運動及五四精神,對照高官及學者在港版《國安法》實施前的說法,剖析香港論述五四運動的改變。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出席中史教材發布會 致辭引習近平:青年人要立志民族復興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出席局方開發的多媒體教材套《中國通史》發布會暨專題講座。楊潤雄致辭時提到:「『五四』是我們中國人值得紀念和反思的重要日子。百多年前的中國青年懷着一股強烈的愛國熱情,反對列強對中國的無理欺壓,成功凝聚民族心、愛國情。從『五四運動』的歷史可見,青年人在推動社會、國家發展和富強的過程中,其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楊潤雄接著引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習近平)於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亦強調,青年人要立志民族復興,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楊潤雄在結語中「勉勵」青少年「要不斷反思,自強不息,好好學習『五四運動』的愛國精神,承擔起愛國愛港、建設國家和香港的使命和責任。」

根據政府新聞稿,楊潤雄發言共 1554 字,當中關乎五四的內容共 339 字,惟完全沒有提及「民主」。至於「科學」,楊潤雄的發言稿出現了 3 次「科學」,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兩次及「中國社會科學院」一次,均與五四無關。

紀律部隊拍片籲港青勇擔社會責任 海關全面採用中式步操

香港 5 大紀律部隊,包括警務處、入境事務處、海關、懲教署、消防處,昨日分別在社交平台發布宣傳片。其中,警務處稱為慶祝「五四青年節」製作宣傳片,「鼓勵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年人堅持不懈地在不同位置上奮鬥,承擔社會責任、守護香港,成就更大意義」,並加上 hashtag「#理想職業」、「#請即投考」等。宣傳片由紀律部隊與以「愛國愛港青年團體」自居的「香港青年會」聯合製作。

海關自昨日起全面採用中式步操,所有海關人員須於各慶典儀式、結業會操以及其他穿着制服的場合採用中式步操禮儀。海關在新聞稿指,「『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香港海關選擇在這個別具意義的日子全面採用中式步操,正正體現海關全體人員不斷追求進步的堅定決心,以及對國家的歸屬感及愛國情操。」

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弘揚愛國精神 菁英會:認同李家超政綱及政策

《文匯報》報道,多個建制組織均有在「五四青年節」舉辦活動。報道提到,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 12 位核心成員,昨日到灣仔金紫荊廣場觀看升旗儀式,「傳承五四文化,弘揚愛國精神。」香港菁英會昨日舉行「五四青年節菁英論壇」,惟《文匯報》報道未有提及論壇與五四運動相關的內容,僅報稱「與會者均認同李家超的四大政綱及各大政策」。

香港民研:高舉科學和民主旗幟

香港民意研究所昨日成立 3 週年。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及行政總裁鍾庭耀在網頁及社交平台發文,指香港民研在 2019 年 5 月 4 日象徵式成立、7 月 1 日正式運作,當時選擇在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啟動,是要「高舉科學和民主的旗幟,為世界、國家、民族和社會的發展尋找新的方向」。

張建宗五四百週年致辭:五四運動是重要思想解放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兩大旗幟

翻查資料,在五四運動 100 週年、2019 年 5 月 4 日,時任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出席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舉辦的百年五四展覽開幕典禮,張致辭時提到:「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由陳獨秀、胡適、魯迅等知識分子提倡的新文化運動於 1915 年展開,他們宣揚民主、科學、自由與平等的啟蒙思想,掀起了中國青年學生的思想革命。」

張建宗當時形容,就歷史教育意義而言,五四運動是「中國當年的重要思想解放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兩大旗幟,在政治、文化、倫理、文學、教育等不同範疇對年輕一代產生顛覆性的衝擊,至今仍值得我們反思。」

《同文》記者在慧科新聞系統搜索,由 2020 年至今,沒有紀錄顯示香港官員在論述「五四運動」時談及「新文化運動」。張建宗在 2019 年的五四致辭,為香港高官最後一次在五四談及「新文化運動」。

余英時:五四最重要的兩個概念是「德先生」、「賽先生」,並不是愛國

已故史學泰斗余英時在五四運動 100 週年時接受《蘋果日報》專訪。在此前夕,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愛國主義,要求現代青年一定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蘋果日報》專訪引述余英時批評,中共故意挖空五四精神,「五四運動並不是愛國,而是怎樣愛國的問題。」

余英時指出,晚清已有不少知識分子針對外國強權爆發運動,愛國不是五四獨有的情壞。「五四最重要的是兩個概念,一個是德先生(民主,Democracy),一個是賽先生(科學,Science),並不是愛國。」他提到,當日引入「德先生」及「賽先生」的正是中共創黨總書記陳獨秀,陳後來亦反對中共,惟五四從此扭曲成愛國主義。如今中共論述五四運動,永遠不會談新文化運動,只狹隘定義為「反帝國主義、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現時教育局網頁提供的中國歷史科教學資源及參考資料中,有香港大學歷史系名譽副教授連浩鋈博士的一個講座紀錄。連浩鋈指出,歷史學家所稱的五四運動,多數是就廣義而言,即包含當時所稱的「五四運動」及該事件發生之前、之後出現的「新文化運動」,泛指 1915-1921(有說 1923)年間的「一系列思想、文化、政治、社會活動,包括文學革命;迎接新思潮與反傳統;學生遊行、示威、罷課;杯葛日貨;工商界罷工、罷市。各項活動的背後動機是救亡;故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傳統、反軍閥、反帝國主義的愛國運動。」連浩鋈形容,新文化運動可以說是中國版的十八世紀歐洲啟蒙運動,以「科學」(理性)和「民主」(人權)為整個運動的題旨。

上一篇文章

美國最高法院擬禁墮胎之後 同性婚姻等基本權利危在旦夕

下一篇文章

歐盟禁止俄羅斯石油進口對歐洲有何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