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境局長倡重劃濕地釋放邊緣發展 本研:助長地主加速破壞濕地

李家超新管治團隊上場,即為香港的環境保育定義「開新篇」。新任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新界西北部的濕地保育區和濕地緩衝區範圍有機會需要重劃,以釋出邊緣地帶「攞番出嚟發展」。謝更批評以往的保育方式為「圈地保育」,最終結果令生態和發展「雙輸」。他亦提出縮短環評時間,令香港工程「提速、提效」。

政府於 1997 年完成《后海灣地區魚塘生態價值研究》,確定了區內魚塘系統為候鳥提供覓食和棲息地,具獨特重要性,並因應該研究的建議,將區內用地劃為「濕地保育區」和「濕地緩衝區」。后海灣地區的相連魚塘均劃為「濕地保育區」,基本上必須予保育。而「濕地保育區」向外伸延 500 米闊的地帶,則為「濕地緩衝區」,主要用作緩衝發展對「濕地保育區」的負面干擾,任何新發展或重建計劃,必須提交生態影響評估報告,以證明不會對「濕地保育區」造成干擾。

由上屆政府提出的「北部都會區」計劃,當中包括建議收回新界西北約 700 公頃私人濕地和魚塘,加上公家地總面積達 2000 公頃的濕地保育公園。有關可行性研究預計有望在 2023 年內完成。

謝展寰表示,政府可能會因應研究結果,重新劃定濕地保育區和濕地緩衝區的界線,目標是將分散的濕地連成大面積的土地,集中保育,同時釋放邊緣地帶「攞番出嚟發展」。

謝批評,過去的保育策略是「圈地保育」,個別被劃為保育用途的土地被缺乏管理,變得荒廢,甚至被放置貨櫃,令生態價值下降,導致生態和發展「雙輸」。他認為重劃保育區和緩衝區將可能改變有關情況。

作為環境及生態局局長的謝展寰又認為現時香港進行工程所耗的時間太長,「閒閒哋十零廿年」,他提出壓縮環評時間,較簡單的工程可在 18 個月完成環評,而較複雜的工程則可在 24 個月完成環評。

本土研究社今日(25日)撰文批評謝展寰的講法是「助長緊啲地主加速破壞區內濕地」,使其擁有的地皮最終被剔除出重劃的濕地保育區和濕地緩衝區內。研究社又列出多個發展商在濕地範圍圈地發展的例子,反駁局長的「圈地保育」論。

上一篇文章

港大下學年要求學生自修國安教育 下學年八大均設國安課程

下一篇文章

台灣修訂港澳來台就學法 開放高中五專予港學生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