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港潮未完  破產潮又起  18 – 40 歲佔破產者近四成 多人最少一年零收入

李家超上任三個月後發表首份施政告,強調經濟方面要「搶人才」、「吸外資」。然而香港過去三年,在防疫政策措施、中國政局動盪及《國安法》導致外資撤離等多方面因素,令香港在樓市、股市和失業率三方面受挫。根據破產管理署統計顯示,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9 月,全港逾 20,000  家公司提交破產呈請書。當中八成已獲法院接納,頒佈「接管令」或「破產令」。而已批核的個人破產申請已超過 1,000 宗。個案當中有近 41 %人士經歷最少一年「 0 收入」,破產人士當中 18 – 40 歲的佔總數 37 % 。

倒閉潮與撤資潮夾擊 失業率、就業不足率大跌假象

政府統計署發表勞動人口、失業及就業不足統計數字,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9 月,全港就業不足率為 1.8 %,對比 2021 年,全港就業不足率為 2.6 % 有所下調。 失業率由 2021年 5.2 % 下降至 4.1 % ,看似經濟復甦「生意好」。然而,最大原因在企業倒閉潮與外資撤資潮,令就業機會減少。

因港府防疫緊貼中國,推行「清零」、「封關」政策。飲食、旅遊、零售、服務等行業相繼倒閉,又或是「精簡人手」。加上外資對中國政治穩定性,以及香港營商環境感憂慮。多國外資撒出,引致新增職位減少,真實就業狀況難以單憑以上數字反映。

港府過去堅持跟從中國防疫政策,奉行強硬清零手段。旅遊、零售、飲食業重挫,人員流失與倒閉潮不斷。根據破產管理署統計,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9 月,全港一共有 21,196 家公司提交破產呈請書。當中獲法院接納,頒佈「接管令」或「破產令」的共有 17,433 宗,有近 92% 屬香港註冊公司。

公司現倒閉潮,同時外資撤資問題同樣嚴重影響就業數據。政府統計署另一份數據顯示,2021 年外資駐港地區數目為 1,457 家,對比 2019 年 1,541 家下跌近 6% ,美國、日本企業撤資狀況最為明顯。 下跌近 10 % 。

消失的企業 消失的職位 消失的資產

根據破產管理署資料顯示,由 2020 年 1 月起至 2022 年 9 月,以個人名義申請破產而又經相關部門或機構批核的,合共 1,270 宗。當中 18 – 30 歲的申請者佔 15.23% ,31 – 40 歲申請者佔 21.6 % ,41 – 50 歲申請者佔 25.69% , 50 歲以上申請者佔 37.48 % 。過去一整年平均月收入低於法定最低工資 15,300 佔 73.28% ,當中報稱最少一年以上零收入的佔 74.6 % 。最值得留意的是申請破產原因: 48.29 % 的人報稱「收入未能應付基本開支」佔第一位,其次有 32.05% 報稱「無業/失業」。

18 – 40 的年齡區間在就業市場,一向為高就職率、屬容易就業族群。出現如此誇張數字,反映香港就業市場二大狀況:

  1. 固定性職位遞減,失業後市場欠缺其他相關固定性職位補缺,勞動人口轉移「散工」市場或重返校園。
  2. 房地產、金融市場重挫,令資產變「負資產」,當事人逼於無奈走上破產之路。

中原地產在 10 月公報多個房地產數據。當中指出,今年截至 10 月止,全港共有215伙銀主盤,與去年同期112宗相比,按年升近9成。同時亦是繼「金融海嘯」後,銀主盤首次突破 200 伙水平。當中有銀行一日內推出14間銀主盤減價求售,減幅最高近 30% 。

業主要由「斷供」到「收樓」變「銀主盤」。需要半年至一年時間,報告剛好反映過去房地產市場委縮期狀況。同時,參考最新一期金管局報告, 2022 年首半年,銀行呆壞帳率平均為 1% ,比去年高 0.1 % ,樓市、股市相繼下挫的情況下。有銀行業界擔心香港會步「內銀」後塵,出現「走數潮」。

記者透過「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由 2020 年 1 月開始比較至今香港地產走勢,發現由 2021 年 8 月 191.34 高位,近一年間跌至現今 168.21 的最低位,跌幅超過 10 % 。細看各區資料,豪宅、一手樓、私人住宅、公屋、居屋市場及工商舖等均現「劈價潮」。

山頂豪宅半價大平賣 前所未見

根據中原地產透露,山頂一幢獨立屋,現透過俗稱「賣殼」的公司股權轉讓形式放售,原叫價高達 38 億元,結果無人問津後,業主最近將叫價大幅調低至 20 億元,減幅 48 % ,呎價約 32 萬元。傳統豪宅龍頭山頂南區,今年首三季的一、二手買賣登記量僅 122 宗,涉及金額約 102 億元,較去年同期260宗及約 136 億元,分別下跌 53% 及 25% ,交投量更是 1996 年有紀錄以來最弱,並打低 2013 年錄得的 142 宗最低紀錄。比起 2003 年沙士與 2008 年相比交投更少。

中半山、西半山等多個私人屋亦出現跌價 20% – 30% 不等,該區主要為外資公司購入作宿舍或投資放租之用。外資大量撤資,市場亦難以承接,業主蝕讓 20% – 30% 不等以作求售。

各區平民市場住宅交投亦告危,傳統港鐵上蓋保值物業:美孚新邨、日出康城、盈翠半島等,跌幅15% – 30% 不等,其中日出康城更重見「500萬」。

各類數據可見市場對香港前景絕對悲觀。同時,可預見將有更多負資產甚至破產潮出現。要解決經濟問題,並非要搶人才,最重要是推出更多本土措施,替「負資產」、「破產」數字止血。

上一篇文章

寒蟬效應損學術自由 香港大學引入新註冊系統 限制瀏覽圖書館政治敏感資料

下一篇文章

平權組織提告哈佛 美最高法院將討論禁止大學將種族列錄取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