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向倫敦求職者發過百聘書 望填補人才流失 惟醫療資源不足成效存疑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今日表示,已在本月初於倫敦舉辦的搶人才招聘會中,鎖定100名人才,發出100份有條件招聘書,當中8成為港人,大部份為畢業生。他又表示,期望受聘人才最快今年第三季到港工作,並形容招聘情況令人鼓舞,月內會前往澳洲舉行下一場招聘會。

香港醫管局代表團本月初在倫敦「搶人才」招聘活動,希望招攬更多當地醫生加入香港醫療體系,服務病人,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指優勢為免試即可註冊、年薪更由89萬港幣起跳。

香港醫院資源多年來一直不足,自《國安法》後又流失大量醫護。香港政府為填補勞動空白,去年開始討論在中國及外地吸納更多人才。

本週一香港就發生慘劇,一名58歲女病人於急症室候診時懷疑因等候時間過長倒斃急症室廁所內,事件再度引起香港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

港府今個財年僅向醫管局撥款909億元,較上一個財政年度的934億元預算相比,減少25.5億元(約2.7%),主要由於抗疫相關的撥款減少;而醫務衛生局整體預算1,248億元較去年更減少17.1%,其中跌幅最大部分為衛生開支,從去年的202億元大減至32.7億元,減少幅度達83.8%。

根據數據,香港20/21年人均醫療衛生開支為26,720港元,佔本地生產總值6.9%;其中公共支出僅16,120元。醫務衛生局聲稱香港醫療衛生系統以較低的開支達致國際水平的醫療服務質素及健康成果,是「顯示了系統有效運作和具成本效益」。

但港府似乎一直以數據先行,選擇忽略現實,未有體恤民情。醫管局資料顯示,現時全港內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接近50個星期;外科平均達40星期,多年來一直有手術等候時間過長而導致病人去世的嚴重問題。九龍西醫院眼科最長更超過18年,對眼科病人或輪候手術者可謂惡耗。

面對移民潮,香港醫生流失率截至去年10月達8.1%,而護士流失率則達10.7% 。盧寵茂曾經承認香港醫學界人手短缺,因此需要更積極吸引人才。

醫管局早前就宣佈將增聘更多「內地人才」來港,更表示「語言不是問題」。昨日就有73名「大灣區醫護」到港「交流」。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表示,預計第二批約100名內地護士會於今年底到港,並預期兩年內共有300名內地護士來港。

上一篇文章

移民潮獲英國支援 在英港人組織發起大型義工活動 望以行動回饋社區 帶出香港民族精神

下一篇文章

六年教學經驗 杭州自行辦學 港大邀馬雲任榮譽教授 任期三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