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七成學生認為「學業問題」成輕生原因.其次為家庭關係

過去一年,香港學生自殺個案急上升,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學童壓力問題。有本地組織就學童輕生問題研究,研究調查發現有逾七成受訪學生認為「學業問題」是輕生最大原因,有近五成學生認為是「家庭因素」。有校長認為,移民潮下資深教職員流失,加上疫情期間校門深鎖改以線上授課。師生接觸減少,令學校難以識別「高危學生」,令校方難以提早發現,從而阻止悲劇發生。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現時為 20 間中學提供駐校社工服務,服務處於上月進行「學童自殺與求助研究」。研究由服務處轄下的社工與中學生進行面談,並且進行深入的「個案訪問」,了解他們對學生輕生的看法以及求助情況,服務於 12 月 13 日召開記者會公佈研究內容。

調查結果發現,學生認為自殺受多重因素重疊而互相影響。訪問當中更有近九成學生直言,面對負面情緒時,沒有打算向老師、社工或家人求助。服務處同時整理過去 5 個學年的學校社會工作服務數據,當中涉及逾萬名學生,發現超過六成學生於疫後在「情緒或精神健康」方面,有情緒輔導或後續跟進的需要,較疫情期間多一成。 

研究結果顯示,有 72% 受訪學生認為「學業問題」 是引發輕生念頭的原因,其次有 48% 學生認為輕生原因是來自「家庭關係」,另外有 26% 學生就覺得同輩或社交的「人際關係」問題都是萌生輕生念頭的原因。研究又提到,當學感到負面情緒來襲時,逾 60% 人會找不同人士傾訴或尋求協助。當中有逾 40% 學生會選擇「與朋友傾訴」,只有 10.7% 學生會「尋求老師或社工協助」,就算是「尋求家人協助」的選項亦只有 10%。

天主教慈幼會中學校長李建文於記者會上表示,疫情肆虐期間校門深鎖,大家改以線上授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接觸減少,師生難以在此情況下建立信任關係,學生面對壓力難以向老師啟齒,老師亦難以隔空察覺學生異樣,先發制人阻止悲劇發生。李校長因此建議政府為學校創造條件,讓師生之間重建信任關係,有助及早識別有幫助需要學生。

李校長又指,移民潮下過去數年一直有資深教職員流失,他認為當一所學校有數年時間持續地出現教職人員流失,其實對整體質素而言,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影響。

警務處公佈,截至今年 11 月 4 日,教育局一共接獲 306 宗來自全港中、小學及大專院校有關其校內學生自殺通報。當中有 37 宗個案死亡,平均年齡為 15.79 歲。自殺未遂的個案當中,只得 44.5% 會有政府或社福機構跟進。教育局於本年 12 月 1 日,在其官網發公告,指將推出「三層應急機制」,與辦學團體合作以阻止悲劇發生。

學校社會工作服務服務主任鍾慧妍在會上回應「三層機制」時指,歡迎政府就阻止學童輕生的層面上增撥資源,但認為機制只能識別有明顯情緒困擾的學生,難以辨識有自殺傾向的學生。認為家人與同輩應共同建立「保護網」,共同識別及協助有自殺傾向的學生。李校長則建議,教育局最低限度將機制延長運作至明年 8 月,應對公開試放榜前夕及校內中期試的高危時段。

上一篇文章

六初中生代表香港參加科學國際賽.勇奪三金兩銀一銅

下一篇文章

「學與教博覽 2023 」閉幕.會上展示多款「AI教育系統」減輕教師負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