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子移英不願上課 每早家中演「困獸鬥」 幸遇港人心理學家開解 輔導老師母親:鬆一口氣

「點解妳識教書唔識教仔?」這句話對教書 20 年的 Mary(化名)來說,如一根刺。因為曾是社工,轉職老師後輔導無數中學生。然而大仔升中後卻不願上學,她才發現兒子「適應困難」。政治風暴同年來襲,把心一橫,決定移民,籌備足足八個月,帶孩子與親友們好好告別,「我以為已經做好準備。」兒子赴英後一周只願上一天課,家裏每早上演「困獸鬥」。在新環境為兒子奔波,Mary 處處碰釘,終遇上住附近的港人臨床心理學家,可讓兒子「同聲同氣」訴心事。「有日我終於明白,點解我搞唔掂個仔,因為我係佢阿媽。」


「佢以前係個暖男嚟㗎,哈,咁而家都係嘅。」談起 15 歲大仔,Mary 總是藏不了笑意,「佢 12 歲之前係好乖,人生好順利,所有人都好鐘意佢,覺得佢好叻。佢對自己鍾意嘅戰爭史好熟㗎,望一望架飛機都可以背書咁話畀我知係咩嚟。」她說,大仔的成績不錯,由傳統小學升讀國際學校,「都係佢自己揀」。可是升中不久,當時僅 13 歲的大仔便因劇烈頭痛求醫,發現腦內竟有個血管瘤,「因為個瘤滲血,所以頭痛咗成個月,但醫生話乜嘢都做唔到。」

大仔休息數月後,卻突然不願意上學。過去曾是社工、轉職中學老師 20 多年的 Mary 在學校負責學生輔導,這種反常令她察覺兒子內心的不安。經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評估,發現大仔原來在升中與血管瘤兩大衝擊下引爆情緒,「係適應困難,CP(臨床心理學家)同我傾咗幾次。」

當大仔情況稍為穩定,香港就爆發了抗爭運動,Mary 的丈夫因此萌生移民念頭。至前年年初 BNO 簽證推出,丈夫就更心急離開,「一路佢都覺得唔走唔得,香港唔再係佢認識嘅地方。」眼見香港政治氣候急劇惡化,卻又擔心大仔難以適應,陷入兩難的夫婦二人與孩子們商討後,決定先賣樓套現,「大仔當時覺得 OK。」惟開始搵英國學校時,大仔壓力再次爆煲不願返學,須要再和 CP 會面。

「我哋傾過不如遲一年先去,但爸爸驚會無咗 BNO Visa;又諗過不如爸爸同細佬出發先,等哥哥讀多一年書先過去,不過哥哥又唔想。最終都係決定一家人齊上齊落。」她說,大仔知道香港的大學沒有合適的歷史科,遲早也要赴英升學,所以願意隨一家移民。在籌備移民的八個月,有一半時間讓孩子們與公公婆婆同住,「仲約埋佢哋啲同學一齊去玩,camp 都去咗幾次。畀佢哋 farewell,做晒想做嘅嘢先離開。」在出發前更約見多次 CP 為大仔「打底」。

「嗰八個月,我以為已經做晒準備。」一家前年 8 月抵達英國定居,起初未見不妥,但臨近開學,大仔日夜顛倒,凌晨 3、4 點還未睡覺。9 月開學後首兩星期,大仔每天都會回校上堂。但之後又再抗拒上學,甚至會因此與父母激烈爭吵,上學日的早晨,Mary 的家總會上演「六國大封相」。大仔有時一星期只會回校上課一兩天,缺課時就在家與香港朋友連線打機,幸好還會準時乖乖交功課,「佢願意返學嘅日子,我哋都唔敢笑,只係送佢到學校大門口,偷偷睇佢有無入學校再走。」

大仔為了上學,每日也會較很多個鬧鐘,「佢話其實自己一直都係夾硬撐㗎咋,真係撐到頂唔順。」她說,大仔還曾向她訴說自己對香港有很多的不捨,「原來佢對移民另一個掙扎,係佢好愛香港。佢喺香港時會跟我去遊行,喺英國就去晒附近嘅香港人集會。仲話香港叫唔到嘅口號,嚟到英國要更大聲叫。佢唔止對返學覺得好無力,仲覺得對整個時局好無力。」

她說,大仔的缺課很快就引起老師的關注。她也沒有為兒子請病假,而是向老師坦白情況。與學校商討後,校方除了安排輔導,也會通電話鼓勵大仔回校。她稱,大仔英文不錯,但要用英語講心事始終有隔閡,後來學校來電時,大仔還把電話摔在地上。學校於是允許大仔自修本來因時間表所限而無法修讀的科目,但條件是他要達到一定的出席率,「開頭係好鼓勵到佢返學,但佢達咗標就又唔返。」

她說,受失眠兼血管瘤影響,大仔頭痛發作越見頻密。原本想透過 GP(家庭醫生)一併跟進他的情緒,惟起初 GP 只是著她找學校輔導員。至一次 GP 打來問診時,恰巧大仔因為上學問題激動大叫,她遂乘機要求 GP 與大仔會面,「係聽到個 GP 喺度長嘆,話見面係冇用喎。但我話對個小朋友嚟講,有人去 care 佢頭痛嘅問題係好緊要」,最終 GP 答應會面,她苦笑:「見醫生時都唔知會幾秒鐘俾人叮返出嚟,真係殘酷一叮咁。」

她說,要青春期少年向人吐苦水已非易事,還要透過 NHS 轉介或尋找廣東話輔導人員更是難上加難。一次的移英港人聚會上,遇到一名初抵英國的 CP,大仔更願意與他訴說心事,而雙方的屋企僅一小時車程。她說,該名 CP 因未取得英國牌照,起初當是「朋友傾偈」,近日 CP 終取得英國的牌照,可以正式接手大仔的個案,萬難中鬆一口氣。她還走到慈善機構當義工「以身作則」,「大仔成日笑媽咪英文全家最差。但我想畀阿仔見到,媽咪係好難適應,但都努力適應緊。」

「我咁有輔導經驗都方寸大亂,何況嗰班嚟得好急嘅家長?」她說,知道家長很忌諱讓學校知道孩子的情緒問題,擔心仔女會被標籤。而移民潮下,不少人選擇神秘或急忙離港,新環境下若小朋友的情緒爆發就更加無助,「其實英文弱嘅小朋友都會有佢嘅掙扎、好急走嘅小朋友會有傷痛,連 byebye 都無得講。」她說,明白家長的艱難,所以加入關注移英學童情緒的組織「心泉」,擔任義工支援同路家長,「有次我媽咪話點解我又教書又做社工都搞唔掂個仔?自己係好大壓力,有時都忍唔住爆。但有日我明白咗點解,原因得一個,就係我係佢阿媽。」

上一篇文章

限聚令首管私人處所 24日起行商場、超市要打針

下一篇文章

北京冬奧首名港將出場 金和曉高山滑雪迴轉初賽失手 無緣晉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