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香港人,講廣東話

語言是一個人身分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香港人,應該認識多一點這個我們每日都使用的語言——廣東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聽過一則關於廣東話的傳聞,內容是說民國成立之初,南方及北方的議員在決定官方語言一事上爭持不下,最終廣東話僅以一票之差落敗於北京話,否則將成為今天中國的官方語言。雖然這則故事純屬虛構,因為當時與北京話競爭的語言應該是老國話。不過從這些故事的流傳,已足以反映廣東話在人們心中的位置,它可是被人認為有資格問鼎官方語言的席位。

事實上,這類傳言不只發生在廣東話身上,亦不只發生在中國,如有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川渝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元老在決定以川話還是京話作為官方語言上爭論不休,又或是美國國會亦曾就以德語還是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一事上互不相讓。

這些故事當然都是假的,但它之所以能夠令人信以為真,除了與當時地方力量在政府的地位有關以外,如孫中山是在廣東建立自己的勢力,因此容易令人誤以為民國真的曾經希望以南方語言作為官話。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前提是這類沒有被選作官話的語言必須真的夠分量,亦即必須是一種普遍且具影響力的語言,例如德裔是美國人口最大比例的族群,因此才會令人以為德語真的差一點便成為美國的官方語言。

同樣地,廣東話能夠與普通話分庭抗禮的原因,亦建基於它是中國境內繼官話及吳語後最多人使用的語言。雖然現在使用廣東話的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國南方,不過廣東話可謂是繼承了不少洛陽地區,亦即中原正音的特點,這大概是由於中原地區的人因戰亂逃至南方,並且影響了廣東話發展的緣故。因此廣東話可說是古漢語的活化石之一,這點可以從以廣東話來朗讀一些詩詞歌賦時,反而比普通話更符合聲調押韻之中體現出來,難怪南宋朱熹亦認為「卻是廣中人說得聲音尚好,蓋彼中地尚中正」。

然而廣東話的影響力除了由使用這語言的人數,以及歷史發展等因素決定之外,更大程度是依靠香港的文化輸出。因此,廣東話雖然於晚清時期已因粵劇戲曲的關係為人熟悉,但要真正達到大規模傳播,還是要等到上世紀中後期香港文化產業的興起。

香港上世紀娛樂產業的興旺,主要是由於中共在一九四九年於大陸地區建立政權,驅使不少人選擇離開中國,當中有一大部分來到香港定居,從而為香港帶來了大量的文化人才。另一個原因則是港英政府在「六七暴動」後,開始重視港人文化生活,因而致力推動香港本土文化。在人才旺盛與政策推動下,香港製作了大量豐富且出色的節目,而電視電影的普及,使這些節目不只在香港播放,亦在中國以及東南亞地區大受歡迎。由於香港所使用的語言是廣東話,廣東話因而伴隨香港節目的步伐走向其他地區並為人所熟悉。這段時光無疑是香港及廣東話最具文化影響力的時期。

來到今天,廣東話的影響力可說是日漸減退。除了香港所製作的節目每況愈下外,另一個原因則是香港在主權易手後,難免受到中國近年為了推廣普通話而不斷壓制地方語言的政策所影響,例如特區政府便不斷鼓勵學校由廣東話改為以普通話教授中文課,因此不少人慨嘆廣東話的地位已今非昔比,甚至擔心廣東話將會消失。

無可否認,廣東話的確不再如以往輝煌,但香港人亦不應妄自菲薄。廣東話可是全球超過一億人的母語,以及英美澳加等國部分群體的日常語言,因此要將它完全消滅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再者,由於中國政府對香港的打壓,廣東話於香港人而言已有不同的意義,它將承載著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及身分認同。因此只要香港人繼續說自己的語言,廣東話必然不會消失,甚至將隨著港人一起走向世界。

上一篇文章

中共官媒撰文 批國民黨兩立委實為「暗獨」

下一篇文章

《限聚令》599G修訂 加入私人處所要求資料權力 大律師黄宇逸倡政府釐清新例增執法確定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