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家超上台看中國對未來形勢的研判

網上曾經流傳着一個關於各地選舉的政治笑話,美國人說﹕「我們國家行政效率很高,投票後一天便知道選舉結果了」,臺灣人說﹕「這算得什麼,我們投票當天便知道選舉結果了」,這時站在一旁的中國人冷笑着﹕「你們的國家也太落後吧,我們還未投票便知道選舉結果了」。然而諷刺的是,其實這並不是笑話,而是現實正在發生的事情。

作為經已「回歸」祖國懷抱的香港,接下來的特首選舉當然也將呼應如此具有中國特色的選舉制度,亦即是不用到選舉當天,我們已知道下屆的特首寶座花落誰家,而那人便是得到北京祝福的李家超。

如果只從李家超的個人角度出發,由擔任警察到後來成為政治問責官員,並且將可官拜特首,這樣的故事無可否認是相當勵志。不過對於香港人而言,這情節的發展實在難以令人感到鼓舞,相反更多的是擔心由武官治港,香港會否成為警察國家。香港未來的走向尚需日子來驗證,不過從中央找李家超,而不是其他人來替代林鄭月娥,我們已可從中看到中國對未來香港佈局,以至世界形勢發展的研判。

首先,中國將預期與西方國家進一步切割。在林鄭未宣布放棄競逐連任時,已可預知她能再任職多五年機會甚微,除了因為處理反修例的手法引發嚴重的社會矛盾,招來西方國家的制裁外,同時亦在防控疫情上不力,因此林鄭下台是在大多數人的預期之內,令到部分人感意外的,反而是由李家超來接替她的職位。因為香港在中國的獨特經濟角色,不少人早前都估計下一任特首將會是能夠與國際打交道,又或是擅長於經濟事務的人選,如李小加、陳馮富珍或陳茂波等人,怎料到最後卻找來一個警察出身,既沒有國際經驗,亦不是經濟專業的人選。

事實上,預測李小加等人將任下一屆特首不無道理,畢竟香港對中國而言,最主要的功能便是其開放型的經濟體,能夠作為中國與西方世界接軌的橋樑,不過這功能可以發揮的前提是中國與西方國家保持友好關係。然而看看過去數年以及近期的國際形勢,便知道中西友好的格局已不復存在。由特朗普的貿易戰,到後來西方國家就香港及新疆問題的制裁,都在一步步撕裂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而到最近的俄烏局勢,中國支持俄羅斯的舉動,已可斷定中國不再奢望能夠與外國修補關係了。既然中國與西方國家將日漸疏離,香港的國際地位及經濟角色亦不再如此重要,因此未來的特首是否有國際經驗或專長於經濟當然不是主要考慮。

然而即使國際及經濟經驗不再重要,大可以物色其他人選,而沒有必要找來一個警察出身,缺乏行政經驗及社會認同的李家超。究其原因,那是由於中方對未來的另一預測,即中國或香港很有可能進入動盪時期。

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的用人原則都是基於「紅」與「專」,前者是指對共產黨的忠誠程度,後者則是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治理國家難免要依賴技術官僚,因此要求官員有專長技能有其必要,但是共產黨更多時候是着眼於官員的黨性,即是否根正苗紅,對黨忠誠不二。

在承平時期,政府所面對的挑戰較小,共產黨可以在官員忠誠度這範疇放鬆一點,更為看重技術官員能否起到協助政府運行的作用,因此在「紅」與「專」之間,後者或許更為重要。

然而如果進入動盪時期,譬如以往政治運動期間,由於社會的高度動員,並由中央直接發放指令予下級官員執行,官僚系統的恆常運作已不再那麼重要,相反當中的行政程序更有可能成為窒礙中央指令執行的因素。在這情況下,中央需要的不是官員的技能,而是他們的忠誠度,讓其可以越過既有程序下達命令,因此任命官員時的考慮因素,是政治忠誠凌駕於專業知識,亦即是「紅」比「專」來得重要。

事實上,中國政府預測未來有可能進入動盪時期不無道理,畢竟現時疫情及西方制裁已導致嚴重的經濟問題,而接下來習近平又要競逐連任,又或是實行武統臺灣的計劃,任何一個因素都足以引發中國內部以至與外界的嚴重衝突,因此未雨綢繆,先找來一個適合於動盪時期擔任香港特首之位的人是合理不過。

在這裏,順帶回應一下或許連林鄭或梁振英都想不明白的問題,即他們兩人都有很高的政治忠誠度,而且又有行政經驗及團隊協助施政,為什麼中央偏偏要欽點李家超?那是因為這些一般人眼中的優點,正是中央政府眼中的缺點。在動盪時期,中央除了需要的是一個願意執行命令的官員,更需要他沒有討價還價的能力。而李家超除了是紀律部隊出身外,擔任問責官員時間亦短,換言之,要物色合適的團隊協助其施政必定面對不少困難。面對這情況,李家超只能依賴中央的幫助,並對其提出任何事情言聽計從,因為他知道沒有中央支持,他什麼也不是。因此在中央眼中,李家超無疑是比林梁二人更適合當傀儡的人選。正如古代君王敢於賦予極大權力給太監,亦是看中他們是閹人,沒有謀反的能力。從這一角度來看,便對特首人選略知一二。

雖然林鄭以家庭理由宣布放棄競逐連任,但從其過去的言論及行為可看得出她是權力慾極盛之人,然而由於缺乏政治智慧,最終只能黯然下台,回去大灣區每天數現金過活,落得這下場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人。可是林鄭的退場並不代表香港人有好日子過,從北京對李家超的欽點,可以知道這是習近平「丟掉幻想,準備鬥爭」路線的延續。既然在上位者也作如此猜想,香港人當然也不應再抱有僥倖的心態。

上一篇文章

親身飛抵莫斯科與普京會談 奧地利總理:會面艱難、不友善

下一篇文章

臺灣 4 月 12 日起開放外籍親屬申請入臺探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