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姜糖」與港同步慶「姜誕」 MIRROR 粉絲應援不忘慈善 異地毋忘港人身分 

香港男子組合 MIRROR 成員姜濤 23 歲生日,4 月 30 日成為街知巷聞的「姜誕」,「姜濤香港後援會」舉行連串慶祝活動,包括全民免費搭電車日,銅鑼灣更因而變成「姜濤灣」,數以千人一度於銅鑼灣崇光百貨門外聚集打卡,「姜濤號」電車駛經時,大批「姜糖」高呼「姜濤生日快樂」,場面墟冚。人氣偶像團隊成員的生日變成全港熱話,身在臺灣的支持者亦不遑多讓,有港人在臺成立姜濤應援團,其團務的成果包括慶祝姜濤生日的 LED 廣告車在臺北信義、西門町及內湖等地區遊走;西門町電視播放應援影片;臺北、臺中及高雄亦有「姜濤號」公車行駛。

應援力量之大,「姜糖」們都會將之轉化行善之心,透過積極參與應援團慈善工作,追星不忘回饋社會,好好運用難得在外地連結港人的契機。對臺灣的「鏡粉」而言,MIRROR 不只是偶像,而是能讓他們毋忘其港人身份的文化代表,甚至成為臺港交流的橋樑。


去年 7 月中,在臺港人 K 透過「姜濤香港後援會 Telegram 群組」認識在臺港人 E ,兩人遂成立「姜濤 Keungto 台灣應援團」,並成為 Facebook 及 Instagram 編輯。應援團成立至今,LINE 群組有 200 人,參與日常討論則有約 100 人。

「姜濤 Keungto 台灣應援團」兩位 IG 小編,小編 E(左)、小編 K(右)及臺灣姜糖 Lulu(中)帶著應援物,包括姜濤公仔,出席姜濤生日的臺灣應援活動。(Kian Yu 攝)

K 指,受疫情影響,應援團舉辦的活動不算多,但來自臺北、臺中及高雄的 「姜糖」曾集合起來,播放着藍光碟,一同觀看 MIRROR 《ONE & ALL》演唱會,仿效姜濤跳「姜喵舞」,亦曾舉辦台中市集姜濤展覽。

在臺「鏡粉」曾於臺中的港人市集擺放攤檔,吸引不少港人與 Mirror 的圖像合照。(Kian Yu 攝)
應援團凝聚在臺港人 積極扶助弱勢

K 指,應援團凝聚在臺港人,不少在臺港人於茶餐廳領取應援物後,認識志同道合之友,「好多(在臺港人)本身人生路不熟,除咗一齊追『姜』同尖叫,生活上有困難可以互相幫手,一班人互相支持」。K 坦言,去年來臺升學,「唔知係咪掛住香港,聽多咗廣東歌。廣東歌文化深奧,歌詞難填難唱。香港同臺灣好近,但因為疫情,這麼近,那麼遠」。訪問期間,K 憶述 4 月 29 日首次於街頭遇見姜濤廣告車,更一度感動落淚。

小編 K 說起 4 月 29 日晚看見姜濤 LED 影音車在臺灣不同地區遊走,播著姜濤歌曲 MV,覺得非常震撼,更感動落淚。(Kian Yu 攝)

應援團積極組織慈善工作,至今資助 10 名弱勢兒童學費及雜費,更助養了 2 名分別在臺中及臺東孤兒院的小朋友。去年聖誕,應援團到臺中孤兒院,為小朋友送上所需用品及玩具。惟近月受疫情影響,應援團無法親身探望小朋友,只能透過寄信、玩具等物資表達心意。

世道紛亂,這邊廂疫情仍未結束,那邊廂烽煙四處,姜濤於生日推出「第十胎」新歌《作品的說話》,宣揚愛與和平。K 深受感動,「佢(姜濤)嘅願望係世界和平,我哋第一次睇 MV 時喊咗……睇住入面嘅畫面我哋都感受到戰爭嘅禍害,亦為戰爭中受傷嘅人感到痛心」。K 亦認為姜濤有國際視野,「佢嘅歌,唔係想自己睇起嚟更 chok,亦唔係愛到要生要死嘅情歌、K 歌,曲風唔係大路,歌詞好密,亦冇爆高音。佢用歌詞去講出佢有幾愛地球村,希望人人可以平等幸福,貼近世界講出對戰爭嘅睇法」。

姜濤應援影片在西門町大銀幕上播映着。(Kian Yu 攝)

K 又表示他們日後會多做慈善活動,去幫助有需要的弱勢社群,「上次(4 月 30 日)影音車泊喺(臺北國軍)英雄館,我都睇到有露宿者……對於地方嘅弱勢者,我哋日後會多關注,『飯隨偶像』(編按:意指粉絲跟隨偶像的喜好或行為等的現象),為佢哋做多啲」。

粉絲圈衝出香港 臺灣本地人一同應援 「感受到香港人的溫度」

作為香港第一男團,MIRROR 的威力已衝出香港,在臺灣有不少本地粉絲,並透過港人應援團認識而連結在一起。Lily 是「正港」臺灣人,亦是「姜糖」。她與 9 歲女兒晴晴,4 月 30 日上午由臺中出發,到臺北西門町及信義迎接 LED 廣告車。Lily 直言,MIRROR 拉近了兩母女的距離,「女兒喜歡 Jeremy,我喜歡姜濤。一起看 MIRROR 的影片,我覺得很有趣,(MIRROR)促進我們兩個感情,是共同喜好,不太多兩母女一起追星吧」。Lily 指,去年 11 月看到《調教你 MIRROR》影片,遂與女兒展開追星之旅,「(MIRROR)感染力好強,連結不同年齡層」。

來自台中的 Lily 與 9 歲女兒晴晴為台灣人,Lily 喜歡姜濤,女兒則喜歡 Jeremy,二人在姜誕當日一同到臺北追星。(Kian Yu 攝)

Lily 認為,臺灣人偏向追韓團,自己亦很久沒感受應援的力量,「以前流星花園的 F4 很紅,然後一段空窗期,真的好久 」。她又指,透過應援團,進一步了解香港文化,「認識了好多香港人,以前覺得香港人沒這麼熱情,去香港玩的時候,就覺得服務業速度好快,冷漠一點,沒辦法停下來。這一次,覺得香港人蠻有溫度,感受到香港人的力量和溫暖 」。

看到銅鑼灣久違的人潮畫面,Lily 表示「好難得」,有感而發的她慨歎,曾看過香港 2019 年幾百萬人為了追求自由走上街頭,現在香港人很多都移民,對香港再次有能凝聚港人的人與事覺得感動,「香港人要加油,不管怎樣,大家會在很黑暗的時候,有很亮的點,帶給自己一些溫暖」。

另一位臺灣「姜糖」Lulu 則表示,去年暑假在 Instagram 看到有關姜濤的貼文,其後加入應援會,坦言受姜濤感染,「透過他的名字做善事,發起義捐,希望帶給社會正能量」。Lulu 續指,「以前身邊比較少香港朋友,覺得香港人很冷漠……(臺港)文化背景很不同,在台灣,至少我們可以談論很多事;在香港就不能這樣,集會會被管」。Lulu 又指,「疫情下,大家都自己管自己」,可以透過應援團幫助社會上有需要人士十分難得。 

推動香港流行文化 毋忘港人身份

今年初,MIRROR 成員 Ian 推出單曲《留一天與你喘息》;Anson Kong 與 Alton 則推出合唱歌《Rebound》。4 月 3 日,臺港「鏡粉」於西門町街頭大銀幕為兩首歌曲買廣告時間播放應援影片。20 多名「Hellosss」(Ian 粉絲稱號)、「生粉」(Anson Kong 粉絲稱號)及「蛋白粉」(Alton 粉絲稱號)一同聚集在街頭上,舉起應援物品「打卡」,用行動支持遠在香港的偶像。

「鏡粉」手持偶像頭像拍照留念。(Kian Yu 攝)

在高雄居住的港人「生粉」Syna,為了到臺北支持偶像,專程向公司申請年假。活動前一晚,Syna 放工遂乘坐 4 個多小時客運到臺北,並借住「鏡粉」家中。來臺工作 7 年的 Syna 指,去年 10 月,得悉香港「生粉」欲與全球「生粉」連線,「膽粗粗」聯絡對方,遂開設「Anson Kong 台灣 fan club」IG。Syna 成為海外「生粉」團體管理人之一,不時分享偶像資訊,對於香港有一隊成功帶起流行文化的團隊,她感到很驕傲。Syna 坦言,並無忘記其港人身份,惟身邊均是臺灣人,自己越來越少機會講廣東話。透過追星,Syna 與更多港人聯繫,「即使喺臺灣咁耐,我都係香港人」。

Emily(左)與 Syna 同樣是「生粉」,二人為了參加追星活動,分別由桃園及高雄前往臺北。(Kian Yu 攝)

Syna 指,正在物色關注臺灣流浪動物的團體,希望將該次應援集資剩餘資金,捐助相關機構。Syna 又指,「香港嘅流行文化唔係停留喺陳奕迅同容祖兒,甚至 Beyond,𠵱家可以推一個新嘅流行文化,可以同臺灣韓國媲美」。另一在臺港人「生粉」Emily 則指,約半年前來臺,作為過來人,明白港人初到臺灣所面對困難。Emily 希望透過應援 TG 及 LINE 群組,協助港人融入臺灣生活,互相傾訴,「一句說話,會令你感受到身邊有人,有安撫人心嘅作用」。

Emily(左)希望透過應援,支持其他在臺港人。
上一篇文章

星島:起底訊息「周而復始」 私隱公署考慮封鎖 Telegram

下一篇文章

Trafford Hongkongers CIC:流散香港人身份中的生活政治和經歷失去與哀傷的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