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可以解決香港人才流失的問題嗎?

由於《港區國安法》的實施,驅使不少香港人有移居外地的想法。香港總商會今年年初曾做過有關這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香港現正面臨人才技術兩失的情況,而林鄭亦承認「人才流失是不爭事實」。其實香港在爭奪全球人才方面早已落後於其他國家,反修例事件所引發的移民潮只是加劇這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我們不禁要問:為何香港不能吸引人才?李家超上台後能否解決這問題?

全球各大發達的經濟體都在爭奪人才,因為這些地區與香港一樣,都面臨著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化危機,因此可以預期將出現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當中又以具備專業技能的年輕人才尤其短缺,而這勢必影響經濟發展的動力。因此部分香港人耳熟能詳的國家,如新加坡、加拿大、澳洲、英國、甚至日本,都有相應措施吸引外國專才前去工作定居。

一般而言,吸收外來人口以填補人力資源不足的政策總離不開兩大方向,分別是吸引外來學生入讀本地大學,並鼓勵學生畢業後留在當地工作,以及直接透過人才輸入計劃,吸引高技術人才前來工作和定居。在西方發達經濟體中,前者是吸引人才的慣常做法,以加拿大、澳洲和新西蘭為例,畢業後的工作簽證有效期可長達 3 至 4 年,並可以此作為申請永久定居的階梯。

香港亦有近似的措施,如在 2008 年放寬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錄取非本地學生的限額至百分之二十。不過這些學生絕大多數是來自中國,而他們大部分畢業後都不會選擇留在香港工作,因為香港就業市場的晉升階梯,以及政府的津貼都比不上中國的省市,如中國不少城市都對專業人才提供購買或租住房屋的津貼,甚至直接給予現金獎勵。

既然透過升學,再鼓勵定居的方法行不通,那麼直接吸引人才前來工作並定居又是否可行?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香港的生活成本太高了。雖然在港工作的專業人才所賺取的薪酬一般較中國及新加坡為高,但如果以購買力平價等值(指以基準經濟體一個貨幣單位可以購買當地的貨品和服務,相當於另一個經濟體購買同等貨品和服務所需的該經濟體貨幣單位的數量)來計算的話,香港是及不上上述兩個地區,亦即是說雖然在香港是賺得多,但是由於生活費亦高,換算下來是得不償失。

再者,外國人才相當看重當地的生活環境及教育質素,而香港在這些範疇可謂是是每況愈下,難怪在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的 2019 年「世界人才排名」中,香港於「吸引與留住人才」的排名只是第 18 名。

由此可見,即使沒有移民潮,香港人才流失的問題是一直存在,因為香港無論在就業市場、政府補貼及生活環境上都沒有吸引之處。對外資而言,香港的獨特之處在於可以充當進入或擴展中國業務的角色,然而隨著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轉差,以及習近平的經濟管控措施,外資必須重新審視進入中國市場的風險,而這將無可避免削弱香港的角色。在外資紛紛撤資的情況下,香港人才流失的問題將更嚴峻。

簡單來說,香港人才流失是由於自身條件的不足,以及特殊地位的消失,加上需要面對其他經濟體的競爭等因素構成。諷刺的是,正當世界各地爭相推出政策吸引人才之時,香港政府不只沒有相應措施應對,而且在挽留本地人才方面亦是乏善可陳,甚至制定了逼使人們離開的惡法,可謂與世界潮流走著相反的方向。因此香港勞動力及專才不足將是無法阻擋的趨勢,而這絕不是李家超說一兩句「香港始終是家」、「歡迎回來」的說話便可以解決的問題,但同時又是他上台後必須面對卻無法解決的問題。

上一篇文章

太太被入稟追卡數 9.3 萬元 梁振英:美國運通已道歉

下一篇文章

政府與五金舖、學校合作 建立「情報網絡」舉報可疑人買化學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