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之島》以重演方式探討香港歷史走向 導演陳梓桓:希望透過電影讓人對香港未來充滿想像

紀錄片《憂鬱之島》,透過重演形式帶出香港社會的歷史,以及香港人在社運追隨民主自由與對抗極權的發展。國安法底下,多個與香港抗爭有關題材的電影都成為香港禁片。幸好,大部份香港禁片都會在台灣上映,《憂鬱之島》亦不例外,該紀錄片將會在 12 月 16 日在台上映。導演陳梓桓早前接受 Youtube channel 堅離地球訪問時表示,希望透過本片讓觀眾對香港的未來充滿想像。

《憂鬱之島》有別於其他不同的香港抗爭紀錄片。沒有《時代革命》般,以整個反送中運動時間線作主軸紀錄事件,亦不像《理大圍城》般特寫各抗爭者之間在行動分歧上的處理。相反導演以重演方式來描繪香港在社會運動上的近代發展史。例如,找來「反送中」事件中,因身上有觀星筆,而被警方控告「藏有攻擊性武器」的前浸會大學學生會會長方仲賢,飾演一名見證「六四」坦克進城的港人 – 林耀強的記憶。他們兩人在現實上沒有交接,所經歷的社會事件亦截然不同。然而,透過電影把兩件事穿連一起,就會發現「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

「這一套電影是在 2017 拍,剛好在『雨傘』之後,『反送中』之前。這是香港的低潮時期,讓我去思考如何去拍攝當時的香港。最後決定以香港歷史入手,在『 67 暴動』、『 73 文革』等事件開始,透過經歷者等故事去讓年輕一代有所啟發,令大家對香港的未來充滿想像。」

除了重演歷史外,《憂鬱之島》透過以多樁社運事件以跳躍式剪接呈現,穿梭於「敍事蒙太奇」與「表現蒙太奇」之間遊走, 表達出不同年代對「愛國」定義的轉變。由「六四」時一邊唱國歌,另一邊高呼「建設民主中國」,鏡頭一轉見到 2019 的香港人高呼「香港獨立,唯一出路」。觀者會了解到整個香港對爭取民主的演變,反思何以會由「大中華膠」變成本土意識抬頭,甚至走向「港獨」。

「透過不同的事件來作跳躍,會令觀眾反思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在不同時代與背景下香港人是如何建構自己的身份。是背景不同,導致看法有異。還是其他原因?」透過類似的事件互相穿插,從而呈現出不同的理念,同時彼此目標卻異常一致地追求民主自由。或許正正反映出,香港人的本土意識是經歷過多年發生的事而形成,而非無緣由地從短短十年間冒起。

在《國安法》底下,香港大興文字獄,作為社會運動紀錄片的導演。陳梓桓不會因此而選擇離開香港。相反,他覺得自己在這個時代留在香港。「現在的香港面對 19 年發生劇變,香港人身份認同等的狀況下。作為一個紀錄片導演,香港很需要的去繼續拍攝可以如實反映出香港現狀的作品出來,所以我會盡可能地留在香港。」

上一篇文章

<strong>五十年後,香港人還會存在嗎? 移美港僑成立社區中心連繫眾人 融入當地不失傳承身分文化 望HKCC將能遍佈全球 </strong>

下一篇文章

一日即下架 中國低端人口模擬遊戲《大多數》 疑因反映現實遭禁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