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高齡」移臺讀大學 無懼代溝看重未來發展 阿澤:點都賺咗

過去香港一直是臺灣學生前往進修的「搶手地」,但時移世易,如今臺灣的大學反而成為不少香港人的下一站,走在臺灣的校園內,香港人身影隨處可見,三不五時總能在一隅聽見熟悉的鄉音。

早前《同文》曾報導過兩位被時勢的無奈逼迫,而要來臺重新開始的「高齡」學生,所幸獲有心人出資分擔學費。今次記者遇到有港人不惜以三十歲「高齡」,自費到臺灣的大學「重返校園」,為的就是一張臺灣身份證,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阿澤訴說決心一搏的前因,和如今許多選擇提攜離港的大致一樣。19年的春夏之交似有走進初秋之勢,讓阿澤開始對香港的前景不再抱有希望,故毅然報考臺灣的大學。雖然在香港未能入讀大學,但他仍選擇報考較難的理科,說當初只想著未來的出路,最後獲得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取錄,連他自己都大感意外。

阿澤獲臺灣國立中山大學取錄,入讀海洋科學系。(安源曲 攝)

「讀文科係好,但出路唔多。一諗出路就揀理化,起碼俾自己多一個選擇。」所幸會考時曾選修過理科相關,即使會考成績遠不及理想,但水平仍能勉強「掹車邊」,「如果DSE考到20分過嚟讀,應該都一定攞獎學金」,雖笑言第一學年只是重溫和學習基本知識,但他也坦言自己單單適應都用了接近半個學期。

「基礎打得唔好。」但他認為令他最難適應的,是臺灣大學的整體讀書氣氛。「以前喺香港邊會坐定定溫書」,訪問當日化學書長期隨身的阿澤指,能在臺灣入讀較知名大學的學生,多是不同地方的成績超卓的「學霸」,對待學業上十分認真,濃厚的讀書風氣令他不敢怠慢,「都會逼自己落堂花啲時間去整理筆記。」

阿澤來臺後遇上臺灣的「學霸」,都會成為自己學習的動力。(安源曲 攝)

而中山大學所位處的高雄,也是他覺得令自己更專心學業的理由。不同於臺北較貼近香港式的都市生活,他對於高雄的評價是「無嘢玩」,令他不再如以往於香港時,課後就和三五知己到處消遣,反而有更多時間空出,投放到書本之上。

一個步入「中年」的三十歲,和一群「細一個圈」的做同學,被問到會否影響社交時,他笑說「都好啦,室友睇唔出,而且都會做運動,就少啲代溝嘅」。但提到課堂之間的同學,他就認為代溝的確存在,「睇嘅Youtube片又唔同,佢哋玩嘅嘢都唔同」,但課堂上的分組活動多是有預設答案的討論,所以交流上不算太大問題,不過阿澤也坦言和同學基本上只有課堂上的交流,現時身邊的朋友多同是香港而來的同學,「都好難識到其他朋友,除非去參加社團。」

阿澤以三十歲之「高齡」重返校園,依然無懼代溝。(安源曲 攝)

「不過依家都主要花時間Catch Up番啲知識先。」阿澤說雖然對不少社團都有所心動,但除去學業和運動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強調自己來臺灣的選擇是看重未來發展,30歲仍不惜拋下香港的一切,是希望「趁仲讀到書,逼自己喺個讀書環境到讀書」。他也自覺如果在香港,根本不可能重返校園,「甚至有機會都唔會諗,喺香港已經repeat過,再讀真係會死人」,而更重要的是,香港的大學學費對比臺灣的是「天價」級別。

阿澤現時在臺灣學業的費用,都是自己過去幾年工作儲下的存款,經歷大半年只出無入的學生生活,他說有考慮半工讀,希望能夠找到和科目相關的實驗室工作,「可以汲收更多專業知識,對之後出路都有用。」

形容能夠重返校園增長知識已經完成夢想,提到出路,阿澤說也想過之後繼續進修碩士。但他說眼前最希望的,是能夠完成難得的學業,然後可以在臺灣落地生根,「你以前做唔到嘅嘢,你依家做到,點樣你都賺咗。」

阿澤形容能夠在臺灣落地生根「已經是賺咗」。(安源曲 攝)
上一篇文章

香港高院頒令壹傳媒清盤 臺灣《蘋果》將交臨時清盤人處理

下一篇文章

英國發表《香港半年報告》:北京改選制違《中英聯合聲明》 外交部駐港公署: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