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思家.士多」 居英港人Luci分享創業苦樂 以多種方法為香港繼續付出

香港移民潮至今未絕,港人陸續在異地站穩陣腳,適應外國生活,努力為港人發聲之餘,亦盡力融入當地文化,作出貢獻。《同文》專訪在英港人 Luci ,他自 2021 年移居英國,創辦「思家.士多」( Asgard Groceries )的實體士多店,亦在網上售貨,不時舉辦香港文化活動,更攜手與香港手作藝術家合作推出產品,港人互助,亦讓更多本地居民有機會看見香港。 Luci 訴說了自己離港到英的心路歷程,同時分享創辦「思家.士多」的感受和故事。

Luci 在 2021 年 2 月決定離開香港,認為香港自《國安法》以來,公民社會人人自危,生存空間狹窄,容易因表達意見遭攻擊、打壓。他原先擔任公務員,但因香港要宣布公務員必須宣誓效忠政府,加上英國開放給持有 BNO 的港人以「 5+1 」條件移民,女友亦舉家至英國發展,令他決定到英國從頭開始。

他相信離開香港,到外地發展能夠繼續延續自己的信念,相對在香港的高壓環境,更有空間做實事。但到英國要做什麼呢? Luci 最初未有創業想法,本想至英國參軍,後來發現要住滿三年以上才能報名,因此轉而嘗試開店。

Luci 眼見同時期有許多香港人到英國做代購,將英國物品寄回香港,他覺得可以倒轉過來,為在英港人做香港物品的代購服務。他從在英生活經驗出發,在英國的華人超市購買的糧油雜貨,絕多數都是「中國製造」,並非香港人喜歡的品牌。為此, Luci 創立「思家.士多」,以香港人本土牌子為主,希望能讓更多在英港人享受香港家鄉的食材。

創業並非易事, Luci 坦言「做落先知唔容易」,開店需要零售知識,在欠缺商業支援、人脈, 2019 年人與人互信變少,成為了開店的大難題。他指有許多法律問題、資格都必須自行研讀,政府官員許多時候都未十問九不知,官僚主義的遊花園,時間就消耗在電話、電郵的來回等待。而從商不同於定居,開店的各種支出,每分每秒都代表成本增加。

即使成功開店,經營毫不簡單,皆因居英港人的消費模式已和香港不一樣。在香港交通方便,許多人放工都不介意去遠一些的地區逛街,可是,英國生活往往是兩點一線,房屋和工作場所的來回,不太會更動,最多途中到超市購物。街道人流相對冷清,除非是特別有目標、計劃才來店鋪。

同時, Luci 又指出,香港人喜好的品牌多元,並不局限香港品牌,口味多元。而英國中西超市未能滿足這種多元的口味,又很少引進有特色的新款產品,多是中國品牌。香港港人卻經驗過不同事物,懂得區分產品好壞,最重要是消費、進食時感到安心。因此,「思家.士多」就往這一個方向發展,提供商品,吸引居英港人特意光顧。

「思家.士多」開業以來,舉辦了不少和香港有關的活動,像曾經合辦「五城書展」。該活動是由 1841 文化工作室在去年於臺北、倫敦、曼徹斯特、溫哥華、多倫多五個城巿的當地店鋪,同步舉行書展的線上線下活動。「思家.士多」即為曼徹斯特的店鋪, Luci 形成雖然店內環境不大,一張枱五十多本書,卻引來不少香港朋友來打書釘,反應不錯。

這是「思家.士多」的優點, Luci 指出,當初會希望開設實體店鋪,而非單純網店形式經營,是始終希望有一個空間能為香港人做些事,讓這店鋪成為香港人其中一個聚集地。 Luci 目前連同聯同十二位居英香港藝術家推出「 2023 思家月曆」,用藝術再現香港抗爭形象,文化傳承。

同時,店鋪吸引了本地居民入內瀏覽購物,像附近在一家學校放學後,有不少學生會進店購物,買些小食和飲品,促進居英港人與本地人交流。店內亦有陳列香港藝術家的木刻手作,還原 2019 年抗爭的歷史場景,吸引客人留意、好奇,從而解釋、分享香港的近況,說出真正的香港故事。「思家.士多」甚至得到了本地商會票選獎項 Start Up Business Of The Year ,備受當地社區重視。

 Luci 在最後坦言,若有港人移居英國後有意創業,必須有詳細計畫,了解自己想達到什麼目標。他認為,付出相同的時間,做打工仔收入會較創業為多,加上外地人創業缺乏支援,英國開店常見長達十年左右的租約,成本高昂,要三思而後行。

上一篇文章

【同文訪問】殯葬物流業者 Alan (二)|先人也移民.如何帶祖先移民?|殯儀館內見盡人生百態

下一篇文章

【說好香港故事】英國港僑協會創辦人鄭文傑(上)|全方位協助港人成立在英港人族群|英國人視香港人為高級移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