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中學按國安指引「焚書」二百本 由大饑荒到傘運 歷史全被抹走

《港區國安法》立法後,教育局曾向本地學校發出指引,要求確保校園內的物件,包括圖書館館藏,沒有涉及危害國家安全的內容。《明報》近日取得三間中學的下架書單,發現校方已著手因應教局的指引將部分可能觸及「紅線」的書籍下架,涉及的範圍廣泛,由本地時政到中國歷史書籍都被波及,有部分書籍僅因為作者曾在社會運動中被捕就要下架。有負責下架的教師坦言,行動就是「自我審查」,形容自己的工作是「親手焚書」。

教育局去年 2 月發布「國家安全:學校具體措施」文件,「以協助學校檢視現行安排和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列明,「學校須確保校園範圍內(包括建築物、課室、壁報板等)展示的字句或物件,當中包括校園內的書本(包括圖書館藏書)、刊物和單張沒有涉及危害國家安全的內容」。文件雖聲稱內容供學校「參考」,但有小學校長向《明報》表示,局方定期訪校期間會一再提示,會檢查學校圖書館藏。

《明報》取得三間中學的下架書單。當中,九龍東一間中學在去年 11 月下架了 204 本館藏。負責的圖書館主任表示,由於教育局沒有具體準則,她遂與上司自訂可能要下架的關鍵字:例如「六七暴動、反修例風波、雨傘運動」等社會事件、「佔中三子、黃之鋒」等社會運動被捕者、甚至「民運、傘、本土、民主、人權、法治、公民抗命」等較廣泛出現的字詞。

該圖書館主任指,校長要求這批書要直接銷毁,不能轉贈,故全部書籍最終被垃圾車帶走。她表示「沒想過入行要親自做『焚書』角色」,故審書期間精神壓力巨大、心情矛盾。

另外,新界西兩間中學亦分別下架了 173 和 39 本書。

綜合三間中學的下架書單,被波及的書籍大致可分為三類,一為針對香港或中國的時評書籍,例如前中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所著的《官商同謀:香港公義私利的矛盾》、彭志銘的《香港教育大零落》、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等;二為與香港或中國的社會事件有關的歷史或新聞書籍,如馮客所著有關中國 5、60 年代饑荒的《毛澤東的大饑荒》、與文革有關的《十年動亂》、與六四有關的《血洗京華實錄》、與雨傘運動有關的《被時代選中的我們》等;三則是與普世價值或政治取態有關的書籍,如馬嶽的《民主十問》、周保松的《政治的道德》、陳文敏的《正道法治》等。

這批書籍被下架,最明顯的效果將導致歷史真空,由大饑荒、文革、六四屠城,到香港反廿三條、傘運,對中國或香港政府負面的歷史都會被抹去。九龍東一中學的圖書館主任表示,學校原本的「六四」書藏廣泛,有描述民眾死亡的書,亦有書籍聲稱只有軍人死亡,但下架工作後,唯獨「六四只有軍人死亡」的書留在架上。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6日)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學校亦有責任肯定學校圖書館內不會有一些危害國家安全的書本。圖書本身是非常重要,與教科書一樣,它可以影響青年或青年學生的一些想法或思想,所以作為學校的圖書館,學校有責任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過去以來,學校一直做得很好,大部分學校亦根據自己校內的政策及教學的需要,把圖書館應該收藏甚麼書做得很清楚」。

上一篇文章

同文跟進新疆公安文件:3百多人因非法宗教行為被拘留 平均被囚 13 年

下一篇文章

19 歲青年自辯勝訴索償52萬 律政司欲先剔除案件再抗辯遭官狠批

相關文章